放晴後第一件事自然就是下魚籠,拿著三個捕魚籠來到礁石處,發現礁石上密密麻麻全是大小不一的海螺,看來臺風帶來的也不僅是壞處。
收集了一些敲碎後裝入網袋,然後扔到不同位置,再將繩子另一頭綁在礁石上就算完事,剩下的就看天意了。
下完捕魚籠後,江一帆打算再去掰些竹筍回來煮熟後曬乾。
颱風之前收集的因為沒有煮也沒有曬,到第三天就已經開始散發臭味,被他全扔了。經過這次颱風後,江一帆覺得平時一定要養成儲存食物的習慣才行。
不過連續下了這麼久的雨,從庇護所到1號竹林的地面全部變成了泥濘,根本走不過去。
既然如此,江一帆便決定改變計劃,建一個燒炭爐出來。
這樣可以燒製一些木炭用來儲備,就不用再囤積大量的木柴了。
木柴儲備不僅佔用空間大,用來做煙燻魚效果也沒有木炭好。
用之前搭建庇護所剩餘的竹子,編織了一個直徑半米左右,高度80厘米左右的圓框,頂部再慢慢往回收,最頂端留下一個直徑20厘米左右的缺口。
將這圓形竹框放置到灌木叢旁邊,這主要是為了方便取黃泥。
灌木叢生長的區域基本都是貧瘠的黃泥地,對於植物而言,黃泥地不利於植物生長,但對於荒野建築而言,黃泥卻是不可多得的好東西。
江一帆用鐵鏟到灌木叢裡面挖了一大堆的黃泥回來。
因為連續幾天暴雨,黃泥裡面滲滿了水分,都不用加水去和泥了。
將和好的黃泥在竹框外厚厚的抹上一層,很快,整個圓形竹框就被抹上了厚厚的黃泥層,只有靠近地面處留了一個缺口,和頂部圓框的缺口。
將靠近地面缺口處的竹篾全部割去,從庇護所裡面抱來了一大堆的木柴,從缺口處放進去,然後點燃。
待木柴全部燒完,燒炭爐外面的黃泥也全部被烤乾,有些冒煙的縫隙也被江一帆全部修復好。
然後用竹篾編了一個跟頂部缺口大小一致的蓋子和一個跟底部缺口大小一致的蓋子。
同樣抹上黃泥,在火堆裡烤乾後,又放到兩個缺口處試了試,發現大小剛好,這樣一個燒炭爐就算是建造完成了。
“恭喜宿主成功建造燒炭爐,獎勵50積分。”
“恭喜宿主積分達到300,開啟識別萬物功能。”
“識別萬物功能?!”
聽到這麼霸氣的名稱,江一帆當即進入系統檢視一下這功能到底有什麼作用。
“識別萬物功能,可識別萬物!”
這簡介更是霸氣十足!
江一帆看向一棵椰子樹。
系統隨即給出說明:
椰子樹,熱帶植物;果實的果腔內富含汁液,味甘甜,可飲用;外層果皮及中層纖維不可食用,最內層白色果肉可食用,椰香濃郁,口感爽脆。
隨後江一帆又看向了其他植物,系統也一一給出了說明。
系統說明非常簡短,主要就是說明是否可食用,這風格看來主要是針對荒島求生的說明。
不過這已經讓江一帆非常滿意了,以後遇到不認識的動植物起碼系統會直接告訴他這植物叫啥名,可不可以吃,哪個部分可以吃,口感怎樣,味道怎樣。
這總好過他自己獨自摸索,萬一在摸索過程中一不小心中毒,基本上就只能成為荒島的養分了。
隨後,江一帆退出系統,省得自己每看一樣物品,系統自動彈出說明,讓他腦瓜子一直嗡嗡嗡的。
雖然現在通往密林的道路泥濘不已,而中部山丘又距離較遠,短時間內沒辦法砍到足夠的優質木柴。
所以,暫時這燒炭爐是用不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