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學院下面還有好多個系。
就比如機械學院裡頭,有專門的蒸汽機系、紡織機系、機床系……
各種架構非常的龐大,甚至有些學院之間的內容還有一定的重疊。
這讓楊士奇覺得有點浪費了。
所以才會有今日的討論。
“皇上,以前嶺南書院的影響主要是在廣東布政使司,但是京師大學堂成立以後,就是面向整個大明瞭。”
“如今科舉的取士主要是考察經學相關的內容,但是京師大學堂的架構裡頭,十二個書院之中只有一個是經學院,其他都跟科舉沒有關係。”
“這是不是意味著今後的科舉需要進行改革?”
楊士奇的眼光很是犀利。
為什麼這一次京師大學堂的籌建會引起那麼大的關注。
就是因為大家都意識到了這個事情背後,其實是關係著科舉制度的改革。
這直接會給大明的讀書人帶來巨大的影響。
誰也不希望自己學了十幾年的知識,突然沒有用了。
“科舉改革是一個比較敏感的話題,我們不用直接提出來。”
“但是今後京師大學堂畢業的學員,可以直接進入到大明各地擔任胥吏。”
“對於這些學生,哪怕是不參加科舉,也可以從九品一直做到一品。”
“甚至我們可以樹立一些典型,讓京師大學堂的優秀學員直接成為某些地方的縣令。”
“考慮到京師大學堂的學習時間是三年,可以先從嶺南書院的學員身上試一試。”
朱瞻墉這麼一說,楊士奇忍不住皺起了眉頭。
雖然胥吏不算是官員,但是按照朱瞻墉的說法,以後胥吏和官員之間,除了品級不一樣,其他就沒有區別了。
胥吏將慢慢的成為朝廷的正式官員。
這絕對也會是跟科舉改革一樣,成為大明官場的一個重大改變。
“皇上,這個變化肯定會引起許多讀書人的反彈,是不是可以先緩一緩?”
“緩一緩?為什麼要緩一緩?那些讀書人要是能夠考中進士,朝廷也會繼續給他們安排官職;如果考不中,那也可以考慮去京師大學堂學習。”
朱瞻墉才不會管那麼多呢。
以後大明透過舊的科舉制度錄取的官員數量,肯定會是不斷下降的。
無形之中,這就相當於改變了科舉制度。
“皇上,微臣擔心讀書人會鬧事。”
楊士奇自己就是讀書人出身,自然是知道朱瞻墉的這一些手段背後的影響。
“秀才造反三年不成,讀書人要鬧事,那就最好不過了。”
“現在大明在海外的很多地方,正缺少官員呢。”
“甚至草原上新設立的一些州縣,現在也普遍缺少官員。”
“到時候誰要是鬧事,就讓這些讀書人去海外或者去大草原。”
“該給他們官位的,就給;該單胥吏的就當胥吏;該流放的就流放。”
“反正讓他們都說不上不是來。”
讀書人的力量,朱瞻墉還是要利用的。
“這個……”
“也不是不行。”
楊士奇感受到了朱瞻墉的堅持,知道自己再說什麼也沒有意義。
不過,他有一種預感,接下來這段時間,他有得忙了。
……
“呂尚書,皇上如此重視新式教育,大刀闊斧的成立京師大學堂,這讓國子監怎麼辦?”
呂震的府中,迎來了國子監祭酒孔爽。
作為孔子的後人,孔爽是最在乎這個變化的人之一。
畢竟,曲阜孔家能夠有如此高的地位,跟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