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 (第1/4頁)

庶不我尤。”隨後從容而死。

幾百年來,方孝孺“頭可斷,詔不草”的故事,一直成為人們“忠君主,重操守”的典範。清朝為外族入主中原,開初,朝廷採取“博學鴻詞科”,以廉價的科舉考試的辦法,讓一批批想降清又放不下面子的文人戴著*布入朝做了官。此後,絕大多數都忠心報效朝廷。

但是,當後來乾隆皇帝監修清史時,對於這些“名為中舉、實為降清”的官員,無論職位做到多高,都一概列入“貳臣”,反而對類似方孝孺那樣“一臣不事二主”的人物給予了很高的評價。由此可見,注重操守,不隨波逐流;青山不改,信念始終如一,正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的一大景觀,也是中國人民至今還堅守著的一種美德。

“*”中這種“青山不改”的美德發展到了極致。從國家主席到許多基層幹部,從高階知識分子到不少平民百姓,儘管遭受各種各樣的摧殘,但挺過來,不變節,堅信正義必然戰勝邪惡的總是多數。遇羅克身殘志不殘,在監獄中也與敵人鬥爭。張志新被割斷喉管也要為自由吶喊。還有的中央委員寧肯冒著開除黨籍的危險也不投違心的一票。這種“硬骨頭”的品格對於我們今天搞好改革開放、樹立創新與犧牲精神,是應當大有啟發的。*同志擔任國務院總理後,從他不多的談話中,就使人感到他有一種“奮不顧身”、“寧願玉碎,不願瓦全”的銳氣。這種銳氣一旦在全黨形成風氣,我們的改革就一定會成功。

“青山不改”的美德,又是穩定社會細胞——家庭的一種“粘連劑”。改革開放後不久,由城市而漫及農村的離婚率不斷升高。據說一些朋友見面後第一句話不是問“吃了沒有?”而是問“離了沒有?”到熟悉的朋友家做客,一進屋不是發現換了傢俱,而是發現“換”了老婆。於是有人就大驚小怪起來,說是道德淪喪,人心不古。家庭破裂,社會必然分裂。有的人大代表還要求修改婚姻法,嚴格離婚手續等等。我以為大可不必。像“方孝孺”那樣的“一臣不事二主”,像“王寶釧”、“崔鶯鶯”、“杜麗娘”、“杜十娘”那樣“好女不嫁二男”的傳統觀念,已經像血液一樣在我們炎黃子孫的脈搏裡流淌,像空氣一樣在我們鼻孔裡進出,在某些條件下,比如改革開放前,這種觀念已經走向了它的反面——保守、僵化和愚昧無知的程度。改革開放後出現的“離婚熱”,其主流正是對這種僵化觀念的衝擊,是對各種死亡婚姻的解體,同樣也是對“青山不改”真正含意的闡釋。既然不是“青山”,當然可能隨時出現“水土流失”、“風化坍塌”的。這有什麼奇怪的呢?現在幾年下來怎麼樣?中國的離婚率趨於正常了,人們不再驚異此事了。看來,幾千年裡培養出來的“青山不改,始終如一”的家庭道德觀念,仍然是中華民族的主流與本質。

這種觀念在科研領域、在經濟領域、在一切人文領域中是會程度不同地發射光芒的。當然“刻舟求劍”、僵化教條的冬烘態度是不在此內的。

不忘“黑色記憶”

核糖核酸,動物腦細胞內一種與記憶有關的物質。英文縮寫為RNA的便是。

某洋博士昂加爾做了一個有趣的實驗:在一隻鼠籠兩端放著食物,一端燈光照明,一端黑暗無光。老鼠性喜黑暗,自然要到暗端吃食。但當這隻老鼠進入暗端吃食時,就會遭到電擊負痛。於是,它就有了一個記憶——應到光明一端吃食。爾後,昂加爾博士將這隻存有“黑色記憶”的老鼠解剖,從腦細胞中取出核糖核酸適量注入其他老鼠的腦細胞中,結果,接受注射的老鼠全都恐懼黑暗了。它們進入籠中就像著魔一樣,統統跑到光明一端進食。

人不等於鼠,人是高等動物,但也同樣具有“沿襲思維”和“黑色記憶”的。幼時讀軍旅作家崔八娃的文章《狗又叫起來了》,說崔八娃兒

最新小說: 聯盟:請叫他滔搏救世主! 這個教練有點不務正業 全民大航海,我能無限合成 足球也是你能玩的? 網遊:沒人說話,我讀個條先 刀刀梟首,執刑神官 紅溫AD:噴的越狠,C的越快 迷霧求生:開局一人一狗一把斧 網遊之開局獲得半神器 全球降臨異世界,瑟瑟發抖 遊戲入侵,錢是廢紙?我大量收購 驚,全網黑女星是電競大魔王 重生了,我成了死亡騎士 身穿星際:棄獸們搶著求她做妻主 明凱啊,這麼懦就回家養豬去吧 第五人格:我的意識領先版本兩年 混江湖的誰談戀愛啊 世子穩重點 咒禁之王 溼卵胎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