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了。
春去冬來,花開花落,一百年倏地一下子就過去了。
大唐變成了大宋,李唐變成了趙宋。
樵童和花女都變成了白髮蒼蒼的老人。
雖然年過百歲,但他們仍然身強力壯,年富力強。
樵童每日上山打柴,仍不減當年,可謂厚積薄發,方是長久之計。
有一天,樵童在上山打柴的路上,忽然想起當年石人哥哥說過的話,於是他又把乾糧袋子往石人的手脖上一掛,問道:“石人哥哥,一百年已經過去啦,我還不能明白當年你說的那句話是什麼意思,你能不能再開開金口呢?”
石人哥哥果真又開了口,雖不是金口,但也是石口,他說道:“老弟啊,你生在牡丹山,長在牡丹山,牡丹山中數你最愛牡丹,那顆寶珠本是一丸仙丹,噙在口中慢慢消化,你才能長久的活在這牡丹山裡呀!”
“石人哥哥,我是真的不想離開這牡丹山,可現在我的頭髮都白啦,還能活多長多久呢?”
石人哥哥問道:“那仙丹還有多大?”
“像粒綠豆那麼大。”
“好啦!”石人哥哥說道:“你已經被仙丹滋養百年,仙丹也快化完啦,現在可以把那仙丹分成兩半,你們夫妻二人各吃一半,能活多長多久,吃罷你就全明白啦!”
樵童回家用刀去分仙丹,比來比去,劃來劃去,怕切不開,分不均勻,又怕滾跑了,不敢下刀,花女走過來要過刀子,好像連看都沒有看一眼,一刀下去,公公正正的分成了兩半,他們二人各取一半,填到口中和水嚥下。
頃刻,樵童變成了仙童,花女復原為仙女,二人飄飄蕩蕩,升上了九霄雲天。
原來,這花女乃是牡丹山上的紫花仙子,她愛上了酷愛牡丹又勤勞誠實的樵童,便帶上仙丹一顆,讓護花仙翁作媒,與樵童結為夫妻,她寧願在人間辛苦百年,決心超度樵童為牡丹仙童。
樵童隨花女飛去後,從空中飄下一黃一紫兩方手帕,落在了他們住過的屋子的小門的前面,立即化作牡丹兩棵,一棵開黃花,一棵開紫花,花朵奇美,國色天香,整個洛陽城和牡丹山上,沒有一棵能比得上的。兩種花朵,黃花最美,人稱花王,紫花稍次,人稱花後,都說他們是樵童和花女的化身。
後來,這兩棵牡丹被姚家花園的花匠移到了園中,姚家花園的掌櫃和當過宰相的魏仁溥有故交,他把紫花贈給魏家,種在了魏家的花園裡。因此,後人也稱花王為姚黃,花後為魏紫。
春日牡丹競芳菲,倘若你徜徉於花海之中,恐怕你除了驚歎花的嬌豔,還欲知道她的芳名,所謂花能解語,花有靈性。如果攜友賞花,你能說出花名一二,更能平添幾多風雅和無限樂趣。其實,多數牡丹花是不難鑑別的,只要你有心,便能結識她(百度一下,你就知道)。
古人云:“種植好牡丹,必取洛陽土。”洛陽確實是牡丹的天堂。“洛陽居三河間,古善地。”其氣候基本與中國的“二十四節氣”同時同步,四季分明,河洛地區有黃河、洛河、伊河等眾多河流,由於它們的共同沖積,形成了洛陽盆地。洛陽盆地土地肥沃,且黏性較大,這對於相對喜愛稍顯乾旱而又怕澇的牡丹生長十分有利。
人為和自然的結合,叫做天人合一,天人感應。
洛陽的牡丹得到了大自然的愛憐,得到了皇帝的垂青,得到了庶民的鐘情,得到了文人騷客的推波助瀾,得到了飲食男女的真情守護,定然會開出國色天香,豔壓群芳。
競誇天下無雙豔,萬家流水一城花。
每年的清明和穀雨前後,古都洛陽舉城歡樂,山水紅遍。
牡丹盛開,奼紫嫣紅,花團錦簇,豔冠群芳,蔚為壯觀。
人言:
洛陽春日最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