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林和在西安警察局幹事,她的婆娘也去了西安,四聰和她奶奶在屋裡。那個老太太是個老思想,人也很好。四聰那孩子很本分,也很勤快,我看能行。&rdo;聽了鄭妥富的話後,韓三倩心裡踏實了。家長裡短的閒聊中,鄭妥富兩口子比較詳細地向三倩介紹了鄭林和的家庭情況。
韓三倩到長旺村去了一趟,也弄明白了此事的原委:因為是鄰村,姚佔元對薛廷臣家庭的情況比較瞭解,也知道韓三倩的為人處世。他知道韓三倩人緣好,妯娌之間、婆媳之間的團結和睦在周圍鄰村是出了名的,於是姚佔元便和他姐姐商量,勸他姐姐把女兒鄭四聰許給韓三倩家。當然,他是孩子的大舅,不可能出面來說這件事。鄭林和兩口子也早有風聞,知道韓三倩和藹善良,勤勞賢德,教子有方,在周圍鄰村很有名氣,就想把女兒嫁到韓三倩家。也正好西侯度村薛緒才的女兒就嫁到他們鄭家,是鄭四聰的嬸子,於是四聰媽便向妯娌打聽了韓三倩小兒子臣子的情況,並透露了託人說合的意思。薛緒才的女兒也很願意湊成這件好事,便特此回了一趟孃家,將此事告知了父母,熱心的薛緒才便登門給韓三倩透了信,並根據女兒的述說,向韓三倩介紹了鄭林和家庭及鄭四聰的情況。
從長旺回到家以後,韓三倩就決定了打發媒人給兒子說這個媳婦。
媒人當然就是薛緒才了。
在解放前,兒女的婚姻完全是由父母包辦的。&ldo;父母之命媒妁之言&rdo;這個自西周春秋時期確定的婚姻禮儀一直延續了兩千多年。其實,這種婚姻制度有不好的一面,也有好的一面。不好的一面是每個人的喜好和性格父母不一定了解,完全聽從父母的話,按照父母的意願去確定自己的婚姻,這樣造成的婚姻可能會因為兩人性格不合導致以後婚姻家庭的隱患。好的一面是因為父母有豐富的生活經驗,對配偶一方的家庭情況、父母性格、品性打聽和了解的比較多,對自己的兒女也是非常盡心。另外,自奴隸社會末期到封建社會,一直推崇的是儒家的仁義禮孝。父母是帶子女來到世界上的人,所以子女的人生要聽從父母的安排,才能體現孝道。這種習慣流傳遠久,也就變成了古代的一種婚約習慣。就這樣,薛廷臣和鄭四聰這個相互之間不認識的兩個少年,在大人的包辦下就確定成了夫妻。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