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隊由郝富珍、王澤山等收容,推李大魁為臨時管帶,繼續南向復仇,又未取勝,後為儲存力量,轉向平陽城。
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三、組織燕晉聯軍 夜半得密函(1)
山西起義雖然在武昌和湘贛陝之後,但是它對清政府的打擊,卻比湘贛陝要嚴重得多,因為山西地處清政府肘腋之位。因此,清政府於10月30日即命令駐防於保定的第6鎮統制吳祿貞進軍山西,*革命。
吳祿貞,字綬卿,湖北雲夢人,畢業於湖北武備學堂。1900年與唐才常組織自立軍,在安徽大通縣密謀起義,失敗後赴日本陸軍士官學校學習,為第四期生。回國後曾任延吉邊務大臣、副都統等職,後調任第6鎮統制。吳素懷革命大志,武昌起義後,即與駐冀東灤州之第20鎮統制張紹曾、駐奉天之第3鎮第2協統領藍天蔚等洽商,以張、藍所部南下,吳部北上,夾擊北京。但是,張紹曾等迫不及待,提出政綱十二條,電奏清廷實行改革。這就引起了清政府對他們的警惕和注意。
11月2日,驚慌失措的清政府為挽救危局,又任命袁世凱為內閣總理大臣。北京皇室反袁派載濤、良弼等人認為亡清必袁,即擬利用吳祿貞駐保定的第6鎮扼京漢路中段,阻袁北上。吳祿貞也想除袁,擬藉機帶兵進京,挾天子以令諸侯,而徐觀時變。所以,吳行前曾與載濤、良弼等密談,他們的看法雖不完全相同,但在倒袁這一點上,卻是一致的。
關於這些計劃,吳祿貞在到石家莊以前,曾對人說:
此去有兩個計劃:第一個計劃,灤州的第20鎮往南開,保定所駐軍隊往北開,一同直趨北京,打出旗號是推翻清室,創造民國;第二個計劃,灤州和保定軍同樣會師北京,打出旗號是維護清室,革新政治。但第一個計劃,我們力量太薄弱,而北京新軍除已編陸軍開赴漢口外,尚有第一鎮(注:全是滿人)、禁衛軍、並其他各鎮所剩各營,還有直隸巡防營和舊式練軍,如打出革命旗幟,北京所有力量足夠抵抗,在奉天的第三鎮可開進關內,扼我東路,袁世凱漢口軍隊,亦可抽一部分北來,阻我西路。而且北方民氣,不如南方,此方號召,彼方未必響應。我們本錢有限,雖然革命總帶危險,但看出危險,是不能不顧慮的。其次一策,袁世凱素為北京親貴(除奕劻一派外)所敵視。我們會師北京,擁護清室,剷除袁世凱,此種計劃,肅(善耆)、澤(載澤)、濤(載濤)、良(良弼)等都已諒解。他們認我們為友軍,不會衝突。到京後我們拿到中央政權,挾天子以令諸侯,先解決了袁,對於漢口前線軍隊,酌量調撥,分化這一部分舊勢力,再進一步完成我們的最後目的。這隻好看機行事。
第6鎮下轄兩協,李純第11協編入第1軍,已經開赴武漢前線,只有吳鴻昌的第12協駐保定。第12協有兩個團,一個是第6鎮的,一個是禁衛軍的,是監視吳祿貞的。吳祿貞奉命後,即令第12協開赴石家莊,並任命同盟會員何遂(字敘甫)為第12協參謀,令其隨軍前進。何到石家莊後,即瞭解到標統(團長)曹進和三等參謀方本仁是反對革命的,車站司令瞿壽堤和參謀劉文錦是革命的同志;山西雖然起義,但內部空虛,沒有多少部隊,派到娘子關的部隊很有限。在這種情況下,曹進主張進攻。何遂心想,如果真的開了火,一打就進了娘子關,山西的革命就完了。於是,以“行軍切忌冒進”為由,建議吳鴻昌帶三個營與他乘車到前方觀察,相機而行。到了頭天門,看見地形險要,留下一個營駐守,到了二天門、三天門,也是如此,把一個團分散在各處,失去了進攻的能力。何向吳解釋說,上諭“剿撫兼施”,如果在大兵壓境的情況下,不戰能屈山西之兵,才是上策。沒有打過仗的吳鴻昌,也以為“穩為上計”。 電子書 分享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