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木蘭和趙悟空也有了新的發現,土層下面兩米左右的位置有石化的木屑和瓦片遺蹟,而且面積還不小,籃球場大小的區域都是建築的遺蹟。 在漢朝,能用贔屓駝背的只能是帝王,加上如此大規模的地面建築遺蹟,要是有墓,其規模也是王陵級別的。 一瞬間,無數美好的畫面在我腦子裡浮現,這趟活,許某人要昇天了,不用是帝王陵,隨便一個漢代諸侯王的墓就行,其價值,也是大幾千萬的存在。 我心裡也是又驚喜又害怕,驚喜建築的規格,害怕古墓被盜,畢竟這是瘋子他們先找到的地方,要是他們把東西都搬走了,那我們這趟活算是進山旅遊了。 於是我們馬不停蹄地在周圍山脈走馬觀花地轉了一圈,卻沒有找到墓。 這也是一件好事,我們沒找到墓,那證明墓還沒有被盜,還有大量的金銀珠寶在等著我們。 晚上,我們四個人商量了一下接下來的部署。 花木蘭道:“我覺得還是繼續往下挖,古代都是在陵墓上面蓋宗廟,明天咱們加深探鏟,打幾個二十多米的探坑。” 趙悟空道:“這種龍卵的佈局,墓穴在山裡的機率更大一些。” “你咋這麼多卵子呢?天天扯卵蛋。”四驢子毫不留情地懟了趙悟空。 相比之下,我更偏向於趙悟空的想法,我們所處的平地是三個山腳彙集的低窪處,我們把這當作營地,只是貪圖省事。 有經驗的登山客都不會選擇山腳下露營,只要一場大雨,此地立馬變成王八池子。 而且還有山體垮塌和泥石流的風險,即使沒有這兩樣,雨水將日積月累的塵土衝到這,對於墓葬來說,也不吉利。 “狗哥,你有什麼想法?” “我覺得墓在山裡面,不會在這種低窪的地方,假設原來的地面建築有五六米高,那麼下面都得是雨水裹挾的淤泥。” 四驢子罵道:“狗子,你是誠心和我過不去呀,老子剛有新發現,你就否定我,你呀,只配聽猴哥給你念叨風水。” “不是,你的發現很有用,咱們確定的年代,也就有了找墓的方向。” “什麼方向?” “漢代墓,在這山裡,咱們直接在山腰以上尋找就行了。” “為啥?” “有可能是崖墓的形式。” 花木蘭立馬反駁道:“不可能,碑上的文字是小篆,只流行於秦朝和西漢初期,而崖墓是東漢時期才興盛的,中間隔著小二百年呢。” “明修棧道暗渡陳倉,漢軍在這駐紮過,我覺得會有大聰明在修棧道的時候發現了在峭壁上建陵墓更保險,那時候項羽剛燒了秦始皇陵,我覺得西漢有在懸崖上修墓的可能。” “那也不對呀,有贔屓多為帝王陵,西漢的皇陵都在渭河沿岸,現在都是文物保護單位,誰的墓會葬在這?” “哎呀,想的有點多的,誰的墓咱們都得盜啊,首先咱們得先找到墓,管他是誰的,挖出來東西能賣錢就行唄。” “我是怕高規格的墓,咱們打不開,光封門石,咱們幾個就解決不了。” 我哼笑一聲道:“你是真看不起咱們養的十頭大黑驢,那玩意多有勁,別說封門石了,就是大石門都能直接給拉倒了。” 漢代崖墓基本上是鑿山為陵,選懸崖峭壁處,先開孔,後鑿出墓室,因此,崖墓的規模都不大,多為單墓室,小部分為雙墓室,鮮有前堂後穴墓。 我只寄希望這次發現的古墓能打破我對崖墓的認知。 在營地下了幾探鏟,穿過埋在地下的建築,下面全都是沙土,這並不是古墓防盜中的沙土,而是石頭風化後被雨水衝下來的碎粒,探坑挖到十五六米的時候就是岩層了,凹凸不平的岩層,有墓的可能性極低。 此後的幾天,我們四人開始拿著登山杖在一個山接著一個山地尋找,盤山而行,從山腳轉著圈地往山頂走,重點是山腰向上的部分。 本來爬山就累,轉著圈上山更累,爬一天山,晚上連飯都不想吃,倒頭能直接睡著。 可身體上的勞累卻沒有帶來好訊息,每天早晨滿懷期待地出去,下山時卻連一句話都不想說,一連找了五天,卻什麼都沒發現。 我們走過的山頭已經過半,原來寄希望這是個古墓群,而此時,我只希望這能有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