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就是這個了。江逸晨隨即轉身坐回辦公椅,開始上網查詢詳細的資料。
電腦資料上顯示。當今隨著光伏發電技術、風力發電技術的日趨成熟及實用化程序中產品的不斷完善。為風光互補發電系統的推廣應用奠定了基礎。該系統已經得到廣泛的應用,同時也是人類未來資源發展的方向。
風光互補發電系統主要由風力發電機、太陽能光伏電池板、智慧控制器、共用蓄電池組、多功能逆變器、電纜及支撐和輔助件等組成一個發電系統。夜間和陰雨天無陽光時由風能發電,晴天由太陽能發電,在既有風又有太陽的情況下兩者同時發揮作用。實現了全天候的發電功能。比單用風機和太陽能更為先進。
相對於傳統的遠端高壓輸電設施來講。風光互補系統因為不需要變電站建設、架設高低壓線路和高低壓配電系統等工程,顯然更為經濟實用,而且執行可靠。維護簡單,因為是低壓供電,安全性方面更具備優勢。
至於造價,根據發電機輸出功率的不同,從幾千元的小型家用系統至十幾萬、幾十萬元的公用系統不等。
具體到雲沙島上,將來的耗電設施肯定不少,粗粗一算,估計至少也得需要提供四、五千瓦的輸出功率。
於是他繼續查閱資料,找了三個在國內有點兒名氣的廠家經銷商,在對方的主頁上留言諮詢,等待回覆。
在等待回覆的過程中,江逸晨先將發電系統的事情擱在一邊,繼續考慮其它。
另外,島上的主建築小樓及其配套設施的建設,因需要消耗大量的建築材料和人工,必須得等到碼頭建成方能進行。那麼,在這之前倒是可以考慮先自行建造一座竹樓,因為海島上平地少坡地多,受此地形所侷限,可以借鑑一下南方少數民族的吊腳樓和竹樓的形式,兩相結合。
這種民居建築施工簡單,造價低廉。地點就設在巖洞基地西南下方,依坡而建,三面懸空,靠柱子支撐。那個位置不受東部刮來的海風影響。
而且這樣多去幾個人也有住的地方,總比在帳篷裡待著要舒服得多。
竹樓內四面通風,夏天涼爽,冬天因堂屋中設有火塘,也很暖和。在竹樓周圍種點兒青竹、芭蕉等綠植,與自然和諧一體,充滿詩情畫意。而且與將來的主建築小樓位置錯落呼應,相映成趣。
嗯,這主意真是不錯,而且島上有位專業木匠,正好派上用場。以石鎖兒為建築總工程師,到時候再臨時找幾名工人過去做幫手,加上自己也可以上陣,這樣自力更生就可以了。
至於所需的大件建材,除了粗細竹材,還得弄幾根大原木做柱子以及大梁,島上的樹木既不夠尺寸也不能砍伐,都需要外購。
而且這些主料尺度夠大,自己的藍箭630估計無法勝任。對了,以前那位搞海上貨運的陳老大許久都沒有聯絡,到時候用他的船運一趟就足夠了。
沒有正規碼頭也無所謂,屆時貨船靠近東邊的天然小碼頭周邊,將竹材木材卸到海面上,再用快艇或者小舢板加纜繩拖過去即可。
另外,根據這段時間的接觸與瞭解,石鎖兒那小子搞結構和施工應該問題不大,但方案設計和美觀、比例方面可能就有所欠缺。嗯,這塊兒正好讓曉佳妹子彌補,美術、建築一脈相承,一通百通。
琢磨到此,他拿起手機給蘇曉佳發了一個簡訊,讓她到自己的辦公室裡來一趟。
不多時,敲門聲響起。
“請進。”
房門推開,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