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拄著柺杖,看著東方的長城方向,對子孫們說道:“你們也是諸夏的一員,中國的子孫啊!在匈奴人眼裡,漢朝和秦朝都是一個國家的人,從前,漢朝孱弱,所以我們備受欺凌和虐待,但是現在漢朝強大了起來,所以,匈奴人不敢再輕視和苛責我們,這是因為他們害怕,將來漢朝軍隊殺過來了,要跟他們算賬!”
眾人聽了,都是沉默不語。
良久才有人問道:“長者,我們應該怎麼辦?”
秦人這個群體在草原上非常尷尬。
匈奴人不認為他們是自己人,對他們提防和戒備。
哪怕是有投降過來的漢朝貴族和官吏,也看他們不順眼,想要踩一腳,甚至不乏有人將他們視為眼中釘和肉中刺的。
這就使得秦人一直難以融入草原,更使得秦人這個群體和其他部落相比顯得格格不入。
要不是匈奴人需要秦人種植的糧食以及打造青銅器,早就將他們擄走變成奴隸了。
即使如此,秦人的生活也非常困苦。
在草原上繁衍數十年,一直以來,僅有不過三四千的族人。
平均每十個孩子,僅有一個能活到成年。
這是匈奴的橫徵暴斂和草原上惡劣的生活環境和自然條件導致的。
老人拄著柺杖,沉思良久,終於答道:“你們應該回去!”
他指著長城的方向說道:“我記得,我的父母在的時候,曾經跟我說過:一旦中國戰亂平息,天下太平,就要返回祖地,埋骨故里……可惜,他們沒能等到中國太平……”
“但,現在你們等到了,所以你們應該回去……”
“可是……”有人疑慮重重:“我聽說,漢朝是推翻了大秦才建立起來的,漢朝人會不會接納我們?還有,我們現在所在的地方,距離漢朝長城,起碼有兩千多里,而我們才不過數千口,其中大半還是婦孺,一路上,匈奴人恐怕會攔截和截殺我們!”
“漢朝,應該會接納我們的……”老人拄著柺杖說道:“我曾經聽說過,漢朝皇帝派遣使者來到草原,迎接和贖回那些歷代被俘和被擄的百姓官吏的後代,就曾經宣告過草原:凡諸夏百姓,若有憑據或者證明,皆可自歸長城,漢天子翹首以盼,等待遊子歸鄉,凡歸鄉者,皆以中國臣民論,授給田地、宅屋、農具,更可免賦稅五年!”
眾人一聽,頓時瞪大了眼睛,不敢相信:“真的嗎?”
“應該是真的!”老人說道:“當初這個訊息傳得滿草原都是……你們應該也有耳聞才對……”
這時候,有人點頭道:“確實如此,但當時,我們覺得漢朝皇帝是對漢朝人喊話,應該不包括我們秦人!”
“愚蠢!”老者道:“諸夏!我曾聽說諸夏的意思,就是所有的中國百姓,軒轅氏、神農氏、伏羲氏等先王的後代!秦人當然也是諸夏!”(未完待續。)
第一千一百二十二節 影響(2)
在草原上,變化更大的,還是匈奴人自己。
對匈奴人來說,馬邑之戰就好比一鴨,高闕會戰好似二鴨。
馬邑之戰,打掉了匈奴騎兵無敵的神話,戳破了匈奴軍隊縱橫天下的假象。
而高闕會戰,則將整個匈奴的尊嚴和自信心,統統踐踏到了泥漿裡!
左大將統帥十一個萬騎,至少五個本部萬騎,有著絕對優勢的兵力,佔據著地利,但卻依然是一敗塗地。
特別是河陰之戰,匈奴兵力至少三倍於漢軍。
結果卻是被漢軍糊了一臉。
漢朝連神騎都沒有出動,就讓匈奴主力損失慘重,狼狽撤退,在撤退過程中更是吃了一計重拳。
須卜、呼衍、蘭氏,曾經威風不可一世,一個萬騎就足以吊打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