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詔書的意思。就是,不管官員還是百姓,膽敢侮辱、辱罵三老者,一律視為‘大逆不道’。三老准許自由出入除皇宮外一切官衙帥帳,行走在包括御道在內的所有道路,任何人不得阻攔。三老做生意,開店鋪。任何人不得向其徵稅,三老所種的土地。以及三老的家人,終生免除一切賦稅,待遇與山東老兄弟看齊。
而在漢代,山東老兄弟,就跟天朝的老紅軍,老八路,老新四軍是一個地位。
與漢代的三老相比,宋明的讀書人階級,戰鬥力簡直弱爆了。
所以,即使劉徹這個皇帝,在一位三老面前,也要給予其必要的尊重和優待。
以顯示,天子尊老敬老養老的態度,與漢室國策‘以孝治天下’呼應。
換句話說,只要漢室還堅持‘以孝治天下’為根本國策,三老的社會地位與政治地位,就有足夠的保障。
但與宋明的文人集團相比,漢代的三老階級,卻幾乎沒給國家和官府找過麻煩。
答案很簡單。
在漢代,想當三老,有一個硬性條件。
這是劉邦規定的。
三老必須年滿五十歲,有修行,能率眾為善。
在這西元前,人均壽命不足五十的時代,一個人能活到五十歲,基本就要考慮自己的後事安排了。
這樣入土半截的老人,無論是思想還是行為,都必然日趨保守。
這樣的人,縱然給他特權,也不會跟年輕人一樣,想要靠著這特權,博取功名利祿,大好前程。
特別是許多三老,都曾經是某地實權致仕官員。
退下來後,他們甚至可能會用自己一生所得做一些造福鄉梓的事情。
譬如修橋鋪路、整修水利,甚至開辦一些原始的私塾,教育鄉中子弟。
像劉徹現在的內史田叔,數年前,致仕在家時,就帶著鄉中子弟,開挖渠道,整修道路,忙的不亦樂乎。
這甲裡的三老,也是如此。
這位三老名曰王政。
今年六十三歲,生於楚漢爭霸之時,少年時,曾從長安名士浮丘公門下聽講。
這位浮丘公,來頭極大。
他是荀子的嫡傳弟子,秦漢之交時,天下聞名的名士鉅子。
門下弟子桃李滿天下。
如現在漢室魯儒派的領袖申公,楚儒派的開創者楚元王,以及楚元王之子楚夷王,俱曾在其門下聽講。
這位浮丘公,在歷史上雖然地位不顯,甚至鮮有人知道。
但是,倘若沒有他。
儒家現在的情況,可能不比墨家好多少。
這王政當初在浮丘公門下聽講時,資質不是很好,因此,成就也不大。
靠著師兄弟們的提攜,才最終混了個縣丞。
旁人當縣丞,少說也得撈個十萬八萬,再致仕回鄉。
但王政為官,卻是極為清廉。
當了近二十年縣丞,依然是兩袖清風,甚至連官服都是縫縫補補的。
致仕回鄉後。甚至因為沒有了俸祿,只能賣掉家裡的田產。
這可真是個悲劇!
但隨後。地方官就發現了自己治下出現了這麼一個致仕後,居然不得不變賣家產度日的同僚。於是將他的名字上報到內史,內史又報給丞相府,當時主政的丞相是故安候申屠嘉,申屠嘉大手一揮,就將此人放進了上林苑,任命為這思賢苑中的三老。
當然,那個時候,思賢苑還不叫思賢苑。
恩,這又是個喜劇了。
劉徹想著王道昨天報告的關於這位三老的資料。心裡也是一嘆。
這漢室的公務員工資,看來是時候增加了。
不然,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