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的直升機型號則是必須的,我們別無選擇。”(未完待續。)
第七百零三章:來一個五年計劃
昌飛的表現很有一種破釜沉舟的感覺,這是讓包括楊輝在內的所有人都感到驚訝的,而最後的曙光公司方面自然也是爽快地同意了這個要求,百分十二的股份,這已經是一筆頗為不小的數字了。
得知昌飛的直升機業務可以七千萬人民幣,並且還有600萬美元的形式到賬,這就足以讓昌飛公司方面笑逐顏開,有這樣的一筆資金到位,再加上之前國家承諾的五千萬人民幣,至少完成直11專案可以是綽綽有餘。
洪都、昌飛都選擇了清空自己手中的非航空類業務,成飛、西飛,以及一大票其它的的研究所、公司自然也是全部一一清點了自己單位旗下的非航空製造類業務,雖然這些業務好多都和曙光公司所從事的業務沒有關係,但透過對社會出售資產、並提供掛靠的一條龍服務之後,這些單位還是多多少少有了一些資金。
有些出人意料的則是,這些單位全部都準備把這些出售得來的資金投入到了曙光公司,少的能換取到百分之二的股份,而多的則是能夠拿到百分之四左右,多多少少加起來之後,這些中航西南總公司旗下的單位居然認購了曙光公司百分三十八的股份。
這也就是說,這一次曙光公司不僅沒有因為昌飛那邊的要求而支出大量的現金,反而是因為其它單位的現金注入,而增加了大約兩億人民幣的現金,這樣就可算是不少了。
兩億人民幣,這都差不多可以用來支援開發一款小型飛機了,當然,這僅限於共和國,比如直11這種飛機,研發它的研發資金也就是這樣了,由此可見,這筆資金在九十年代初期,還是非常有購買力的。
“既然這次所有股東們都齊聚一堂,那我就宣佈一個專案,曙光公司將會以這次各位股東入股的資金,以及前期公司內部準備的1。5億人民幣,共計3。5億,全部投入到我們公司的第一款轎車的研發中。從此,曙光公司不僅提供各個型號、系列的小型活塞發動機,我們還將要進入到新的領域之中。”
曙光,這是中航西南旗下的子公司在地面交通工具領域的一次重大行動,而幾乎中航西南旗下的每一個單位都對此期待著,這次曙光公司狂砸三億人民幣進軍汽車製造業,或許這就是航空品質級別的汽車製造。
也別說航空製造業的技術沒法輻射到汽車製造業,這完全就是大錯特錯。
首先,現代化的計算機輔助設計製造不僅在航空工業有需要,汽車工業同樣也離不開它,就拿西南科工旗下多家飛機設計研究所使用最普遍的CATIA軟體來說,這東西在引進之後就不僅僅是飛機制造業可以用,對汽車製造來說,這就是如虎添翼一般。
再看下去,在一些先進的製造、裝配技術方面,雖然飛機制造是小批次的裝配線,而並非是汽車製造業的流水線生產。
但是,幾乎所有人都很難想到的是,上一位面不管是昌飛也好,冰城那邊也罷,他們生產汽車的時候,用的就是飛機制造的那種小批次裝配生產,這樣的生產硬體裝置再加上共和國國有企業的通病:低效率,實在不敢想最後會搞成什麼樣的結果。
但現在不同了,西南科工已經開始建立脈動生產線了,這傢伙至少要比以往的小批次裝配線效率高了不知道多少,而且只要有需求,開發脈動生產線的技術團隊,完全可以幫助設計汽車的流水生產線。
諸如此類,航空製造業雖然和汽車製造業大有不同,但只要航空製造業做的夠好,還是能夠有很多的方面可以輻射到汽車工業,這一點毋庸置疑
當第一次中航西南旗下的子公司大會順利閉幕之後,還留在帝都的也就只剩下了昌飛、602直升機設計研究所,當然,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