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賈之厲害和精明,自古皆然,他們會找尋一切可以突破的地方,巧妙的加以利用,以從中獲取到最大的好處,一旦淮北府州縣衙門和總督府在調整賦稅的事情上面,都出現不同的聲音了,可想而知商賈和士大夫會做出什麼樣的選擇。
史可法、馬士英和粟建成等人進入到東林書屋。
鄭勛睿沒有囉嗦,簡明扼要的解釋了調整賦稅的思路。
史可法等人聽的目瞪口呆,等到鄭勛睿說完之後,史可法禁不住開口了。
「大人,朝廷一再強調藏富於民,不可與民爭利,至於說有功名之讀書人,不承擔賦稅乃是太祖皇帝定下的規矩,淮北要是調整賦稅結構,豈不是會遭遇朝廷的責罰…」
史可法的話語,代表了眾人的想法。
史可法說完之後,鄭勛睿毫不客氣的開口了。
「所謂的藏富於民,不與民爭利,我看這些都是幌子,史大人、馬大人、粟大人,你們都在北方為官多年,知道北方百姓的情形,藏富於民、不與民爭利與他們有關係嗎,他們飯都吃不上了,還藏什麼富,你們跟隨我到南方來的時間也不短了,接觸了不少的商賈和士大夫,他們是如何的富裕,如何的奢侈,你們也應該清楚,朝廷所謂的藏富於民,其實就是保護這些商賈和士大夫的。」
「流寇的肆掠,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朝中某些人所謂藏富於民的論調形成的,北方的百姓掙紮在死亡線上的時候,南方的商賈和士大夫見死不救,一毛不拔,反而大呼藏富於民,眼看著府州縣被流寇攻破,北方局勢不穩定的時候,士大夫和商賈想到的是保全自身利益,甚至是紙醉金迷,全然不關心,他們甚至阻止任何調整賦稅的政策,不願意拿出來一錢銀子。」
「我們若是還要保護這些人的利益,那就是眼睜睜看著大明江山被這些人掏空。」
「太祖皇帝尊重讀書人,免去他們所承擔的賦稅,這本是鼓勵更多的人讀書,讓朝廷能夠從中挑選更多的人才,治理地方,當初太祖皇帝免去有功名的讀書人之賦稅,那也是有條件的,僅僅是免去讀書人賴以種植和養活家人的耕地,少則十餘畝,多則百畝土地,可如今的情形如何,士大夫和商賈購買和兼併的土地,動輒達到百頃、千頃甚至是萬頃,這些士大夫和商賈倒是不用承擔農業賦稅了,可相應的農業賦稅,卻落到了百姓的頭上。」
「種田納稅,天經地義,百姓都明白的事情,士大夫和商賈會不明白,可惜在利益的面前,士大夫和商賈的節操全部都不存在了,他們被利慾矇蔽了心智。」
「這樣的情形,必須要得到改變,否則北方的大亂,遲早延續到南方,到了那個時候,就算是有聖人降臨,也無法挽救破敗的局面了。」
「前些日子,內閣居然再次提議徵收歷年拖欠的農業賦稅,我是堅決反對的,所謂徵收歷年拖欠的農業賦稅,就是讓百姓承擔的,崇禎元年,東林黨人建議徵收拖欠的農業賦稅,結果導致了北方大規模流寇的造反,教訓還歷歷在目,我真的不知道朝中有些大人想幹什麼。」
「不管是士大夫、商賈還是尋常的百姓,都是大明的子民,都要承擔責任,最直接的表現,就是在賦稅方面,這一次我是下定了決心,若是有士大夫和商賈膽敢反抗,那他們就等著家破人亡,等到他們成為了赤貧的百姓之後,看看他們是什麼想法。」
「你們都是我最為倚重的人,各自負責一方面的事宜,我希望你們能夠明白其中的道理,就算是不能夠徹底明白,也要支援我做好調整賦稅的事宜。」
…
鄭勛睿的話語,讓史可法等人低下頭沉思。
鄭勛睿說的全部都是實話,而且是實際情況,史可法、馬士英和粟建成等人,都在北方做官多年,老百姓的苦楚,他們親眼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