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承恩認為,現在正是關鍵時刻,楊大人率領的大軍正在保定府抵禦流寇,且楊大人文武雙全,朝廷之中暫時無人能夠代替,撤回楊大人的舉措,就是自毀長城。
王承恩還強調指出,朝廷處於多事之秋,此刻需要內部團結一致,共同渡過難關。
王承恩說完之後,高起潛也跟著開口了。
作為內侍,高起潛的身份也是不一般的,可以幫助皇上處理諸多的奏摺。
高起潛開口,說及皇上敕封李自成的事宜,聖旨是他親自起草的,並非是楊嗣昌做出的決定,楊嗣昌只不過是建議,錦衣衛和東廠偵查到的情報,流寇的確在潼關發動了進攻,此番流寇轉頭進攻朝廷大軍,可能是在潼關遭遇到了慘敗。
高起潛認為楊嗣昌率領大軍撤離到保定府,那是部署的需要,絕非是退卻,更不是勾結流寇的罪證。
在楊嗣昌的問題上面,司禮監與內閣產生了直接的對撞。
其實司禮監與內閣的矛盾由來已久,早在嘉靖和萬曆年間就表現的很是突出了,天啟年間,司禮監完全壓制了內閣,崇禎初年,內閣完全壓制了司禮監,現在司禮監慢慢開始抬頭,得到了皇上充分的信任,不說完全壓制內閣,至少與內閣分庭抗禮了。
司禮監與內閣之間的爭議,最終還是需要皇上拍板。
其實王承恩開口為楊嗣昌辯護的時候,眾人就知道最終結局如何了,王承恩時刻都跟隨在皇上的身邊,其開口說出來的話語,肯定是代表了皇上的意思,如今的情況之下,內閣已經沒有辦法與司禮監抗衡了。
內閣首輔錢士升,幾個月之前就失去了皇上徹底的信任,特別是楊嗣昌出任內閣次輔之後,而此番錢士升不遺餘力的彈劾,怕也是想除去內閣之中的阻礙。
朱由檢終於開口了,這一次他非常的乾脆,毫不留情的駁斥了錢士升的彈劾,認為楊嗣昌忠心耿耿,完全值得信任,此番的彈劾乃是親者痛仇者儘快的舉措,日後不要提及。
朱由檢還當場宣佈,敕封楊嗣昌為太子太師,率領朝廷大軍抗擊流寇。
朱由檢開口的時候,錢士升一直都是低著頭,本來想著反駁的他,沒有開口,不知道內心在想些什麼。
早朝結束之後,朝中的議論很快出現,此番的議論對錢士升很是不利,眾人認為皇上已經開始完全信任司禮監以及內閣次輔楊嗣昌,排斥內閣首輔錢士升,或許不長時間之後,內閣首輔就要調整人選了。
楊嗣昌面臨的局勢,也是非常不利的,以十五萬大軍抵禦近百萬的流寇,想要獲取勝利太困難,能夠讓流寇知難而退,回到山西與河南去就很不錯了。
沒有人認為楊嗣昌能夠真正獲取戰鬥的勝利。
第八百四十三章 大跌眼鏡的戰局
「朝廷大軍沒有那麼容易垮掉,楊嗣昌一定能夠獲取重大的勝利。し」
鄭勛睿的這句話,讓周延儒和鄭錦宏等人不明白,在他們看來,楊嗣昌本就是文官出身,真正指揮打戰的事情很少做,或者可以說沒有直接做過,這樣的人指揮生死攸關的戰鬥,想要獲取勝利是不可能的,能夠不被流寇全殲就算是不錯了。
看見眾人吃驚的神情,鄭勛睿再次開口了。
「流寇的戰鬥力不強,諸位都是知道的,單單從戰鬥力方面來說,流寇是比不上朝廷大軍的,只不過佔據了人數上面的絕對優勢,同時朝廷大軍經歷了松山之戰的慘敗之後,士氣不振,故而普遍不被看好,不過我們都忽略了一個最為關鍵的地方,那就是楊嗣昌的決心。」
「楊嗣昌建議讓流寇攻打陝西,結果未能得逞,按照以前的處置辦法,楊嗣昌必定遭遇到數不清的彈劾,輕者丟官罷爵,重者被投入到大牢之中,不過現如今楊嗣昌依舊指揮大軍作戰,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