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時間的觀察體驗,以及對歷史的總結。鄭勛睿知道朝廷之中的有些職能必須要做出調整,當然目前的分工還不可能達到幾百年之後的水平,畢竟社會的發展尚未達到那麼的程度,目前的大明還是以農業和商貿為主,工業化幾乎沒有出現。
鄭勛睿需要特別加強職能的是都察院。
都察院為最高的監察、彈劾以及建議機關,可惜明朝後期,其主要職能幾乎沒有發揮出來。倒是成為了黨爭的重要助手,而且都察院只有京城設立,地方上根本沒有,也難以起到真正監督地方官吏的作用,儘管都察院的監察御史有一百多人,而且按照各省的名額分設了。但這些監察御史一般都在京城,每年也就是下去巡按的時候,才瞭解情況。
監察機構必須要加強,不僅僅是京城設立,省、府、州都要設立,縣一級暫時不考慮,畢竟一個縣的官員人數太少。寥寥數人,與幾百年之後的情形完全不一樣。
必須要裁撤的是給事中。
給事中所承擔的職能,很多都是都察院的職能,只不過大明開國皇帝朱元璋對官員不放心,所以設立了給事中,專門監督百官是不是盡心盡力的做事情,這些給事中品階不高,一般都是七品官員,可權力大的嚇人,因為他們直接對皇上負責,屬於皇上派遣的特使,就連內閣首輔和內閣次輔,都不敢得罪這些給事中。
錦衣衛依舊設立,但職能完全變化,就是負責守衛皇城。
東廠裁撤,太監不可干政。
刑部、大理寺和都察院三司會審的制度也要做出相應的調整。
大理寺是專門的審理案件的機構,一般審理重大疑難案件,特別是牽涉到高官顯貴和皇親國戚的案件,刑部則是審理諸多普通的案件,遇到影響特別大、或者特別疑難的案件,則實施三司會審的制度。
有關這方面的調整,鄭勛睿思考是最多的。
司法公正可不是嘴上說說那麼簡單的,做到這一點需要耗費極大的氣力,譬如說司法等等,不過現如今是做不到的,畢竟這是皇權的時代,但有一點可以做到,那就是大理寺或者刑部的審理案件,審理案件的過程之中,任何部門都不得干涉。
而做到審理案件,關鍵就在於國家的最高統治者是不是能夠無條件支援。
鄭勛睿自信能夠做到這一點。
有關武官地位的問題,這是鄭勛睿最為頭疼的事宜,大明武官地位低下,與軍戶制度有著很大的關係,因為土地兼併,軍戶制度到明末基本崩潰,衛所沒有了任何戰鬥力,不過百戶、千戶等軍官,基本都是繼承和沿襲,不需要進行考試,老頭子是千戶,退下來之後兒子繼承,還有朱元璋敕封的那些世襲罔替的開國功臣後人等等。
這就導致文官看不起武官,武官自己也覺得低人一等。
軍隊是國之柱石,生死攸關,若是軍官軍士都沒有什麼地位,還是以前那種好男不當兵的觀點,恐怕國家強大就是一句笑話了。
這方面的改變,必須慢慢來,著急沒用,所謂欲速則不達,可有一點必須從現在做起,那就是武官的任命,今後必須從科舉考試之中挑選人員出任軍官,軍官不以武進士為主,兩榜進士同樣被派遣到軍隊之中任職,唯有這樣,才能夠真正改變軍官地位低下之問題。
軍官沿襲繼承的制度必須廢除。
五月下旬的第一天,文淵閣。
距離登基大典只有八天的時間,一切的事宜都準備的差不多了。
鄭勛睿沒有詢問登基大典的事宜,而是將裁撤給事中、東廠,廢除軍官沿襲繼承製度,加強都察院、大理寺、刑部等職能,改變軍隊軍官任命等事宜直接提出來了。
周延儒、徐望華、鄭錦宏、文震亨和楊廷樞等人聽的目瞪口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