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此,火焰山是這樣的,而不再是其他樣子的。
那麼,在話劇舞臺和影視劇畫面的創作之初,火焰山是該這樣,還是該那樣呢?
對於話劇的舞臺設計人員來說,對於影視劇的拍攝場地選擇,以及佈景工作人員的工作方向來說,該怎麼樣把文字中的那個火焰山,變成一個真實可感、且真實可信的火焰山呢?
這裡面當然有大量的設計和創造工作要去做,但首先,工作人員要去做、去設計、去創造的一切的一切,肯定都要秉承著這部戲的主要創作人,也即導演的心意。
而且,除此之外,攝影、服裝、化妝,等等,該怎麼處理劇本中的那個人物?該怎麼處理劇情中的那一段打鬥?
導演需要什麼樣子的,那就必須得是什麼樣子的。
所以,拍戲講究的導演,會花費很大的精力,在開拍之前就把這部戲的分鏡頭大概給出來——哪怕再潦草,哪怕並不是所有的鏡頭,但最關鍵的一些訊息,必須有。比如服裝風格,比如鏡頭風格,再比如場景的選擇,等等等等。
簡單來說,分鏡頭指令碼,是一個導演把平面的、一維的文字故事,轉化成三維的、聲光電的影像的過程中的一個過渡手段。
當然,有了具體化的影象,分鏡頭指令碼,也已經是二維的了。
有了分鏡頭指令碼,導演已經把自己的想法、自己所需要的思路,直接給具體化了,然後,他拿給服裝設計人員看,服裝設計師一眼就明白了:哦,原來要這樣的!他拿給攝像看,攝像也一下子就懂了:原來這個鏡頭要這個角度!
甚至於,分鏡頭一出來,就連演員的選擇,在很大程度上都已經有了一個準確的方向。
當然,對於導演來說,分鏡頭指令碼,並不是全然必須的。
別說分鏡頭指令碼了,有些導演甚至都開拍了還連劇本都沒有呢,人家水平高,盲拍,一切東西都在心裡裝著,拍出來一樣部部經典。
但在導演的圈子裡,這種還是很少見的,基本上來說,電影導演,哪怕你再大牌,在電影開拍之前,都會有自己的分鏡頭指令碼。
首先來說電影對於畫面、對於服裝、對於鏡頭的要求,都遠遠高過於電視劇,其次呢,實話說,電影畢竟時間短,一部電影,一般都是九十分鐘到一百二十分鐘,鏡頭畢竟是有限的,所以這個工作做起來,也就沒有那麼費時費力。
但電視劇,尤其是國產電視劇,實話說,會在開拍之前導演先把每一集、每個鏡頭的指令碼都畫出來的……極其罕見。
一來電視劇真的太長了,少則二十集,多則三十五十集,哪怕是大概的把主要鏡頭畫出來,這個工作量也是異常的大;二來麼,電視劇的拍攝質量要求沒那麼高,尤其是國產電視劇的質量要求,就更是相當的低。
別的不說,只說鏡頭和攝影。
李謙原來是不懂這些的,一直到演了好幾年的戲,後來機緣巧合之下,開始幫一個老哥們管理片場,掛了個兼職副導演的名頭,才開始逐漸研究這一塊兒。
比如說,在另外那個時空的後世網路上,經常有不少網民截圖對比國產電視劇和一些著名的歐美電視劇的鏡頭——《權力的遊戲》、《羅馬》、《紙牌屋》等著名的高質量劇集,都是經常被拉出來對比的物件。
而對比之下,很容易就能發現,這些著名美劇的電視畫面上,幾乎每一個鏡頭、每一個場景的佈景、道具,都相當講究,每一個鏡頭的角度、那種光影的層次感、立體感,都會讓你感覺很精緻、很用心、很講究。
反觀國內的電視劇,哪怕是大紅大紫的名劇,其中的絕大多數鏡頭,也仍然是極為平面化的——就是一個場景,幾個人物往那裡一站,直接開始對話,巴拉巴拉的過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