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部族之後,他們就將在這裡實行真正的控制,要設州立縣,建立行省,而絕不是如漢唐之時的羈糜制度。從現在起,這片土地上,秦藩才是真正的主人,不管是契丹人還是室韋人,他們都將只能是秦藩的一員,更不會允許他們有死灰復燃捲土重來的機會。這也是秦軍在東北實行的是與在中原佔領區完全不一樣的強硬策略的原因。先立威,後施恩,強者為尊的白山黑水草原森林裡,拳頭才是最重要的。
各部族一個接一個的臣服,一個接一個的被征服。
一個個的部族不斷的南下,隨著他們的腳步,在他們的身後,一條又一條的道路從四面八方修築而起,條條直通關內燕京。
一支支的軍團從東北凱旋班師,同時一支又一支新的邊防軍和保路軍也從關內集結完畢向東北地區進發。最精銳的部隊班師凱旋,新建的部隊則開拔邊關。
到年關將近之時,此時從東北撤回來了整整四十萬精銳,另外還有關外包括渤海在內的上百個大小部族組成的足足十二個軍團。
這是一個恐怖的數字,四十萬秦軍,六十萬部族軍。
當然,這是個對外宣揚的數字,實際上,四十萬秦軍確實都是精銳,不過其中也有十五萬的關外地區徵召的團結兵和鄉兵,戰兵部隊實際上只有五個軍團。而所謂的十二個部族軍團,則更是誇張。在秦軍的打擊下,部族軍灰飛煙滅,就算被俘和投降的,也並不多。加上渤海國剩下的那支烏合,真正計程車兵並不多。這十二個部族軍團,實際上是李璟把那些大一點的部族中的強壯甚至少年都強徵組成軍隊。建立這支軍隊,並不是真正要用他們打仗,而是李璟抽空部族的一個策略而已。沒有了青壯男人和少年們,那些部族也便少了與秦藩反抗的脊樑。
這十二支軍團南下之後,李璟甚至連其中一個軍團的編制都不想保留,他只打算從這六十萬人裡,挑出十分之一的部族勇士,將他們打亂後分編到秦軍各個部隊中去。就連第九和第十三軍團,這兩個剛剛立下大功的純蕃人軍團,也將會馬上被解散,重新補充到其它軍中去。
至於其它剩下的胡人,李璟打算把他們與從中原其它各地來的流民與渤海人等編成一個個的軍屯,依照本朝太祖開國時的生產建設兵團,把他們派到剛佔下的東北地區,建立一個個軍囤區,開發東北,建設東北。
李璟考慮的很長遠,不能把這大量的東北部族土著留在東北,不然,早晚會成大患。可對於開發東北,這些土著又是最好的人選。因此想來想去,李璟最後拿出的方案就是把這些東北部族都遷到中原去,分散安置到秦藩各地,把他們化整為零,控制那些部族的首領們。然後,再以服兵役相似的方式,徵召這些部族男子到生產兵團,去開發東北。也以五年為期,役滿五年就可返鄉。如此一來,既合理運用了部族民的資源,又不使得他們藉機在東北恢復實力,以成後患。
這樣內遷安置,然後又徵召回東北服役的計劃,看起來有些繞圈似的,但這看起來的多此一舉。卻十分有必要。開發東北很有必要。但開發東北是為了秦藩。長遠的說是為了整個中原漢民族的子孫後代的百年大計。若是最後開發了東北,卻讓東北的部族們崛起了,那這豈不是自己在給自己挖坑,甚至是在坑害子孫後代了嗎?因此,這一切很有必要。
擊敗了東北的部族,這只是萬里之途的第一步,接下來的事情還有很多。
但現在,這對於秦藩來說。已經不是最當務之急的事情了。
眼看年關將近,從東北返回關內的軍隊越來越多,整個燕京外圍的幾個重鎮,山海關、唐山、天津、盧龍塞、軍都關、莫州三關、河間、紫荊關等開始進駐一支支的大軍,數量多達五十餘萬。新年將至,可這些凱旋的大軍卻還沒有得到休假的特許。
這樣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