勢嗎?按照比較優勢理論生產出來的糧食,在現今糧食貿易動因和規則情況下進行交易,對糧食進口國來說,進口的糧食價格能夠符合比較優勢理論的初衷嗎?世界糧食貿易的現實給出的答案是否定的。這是因為:第一,糧食與其他商品的自然屬性和商品屬性不同。糧食是維持人類生存的戰略性物資,需求彈性很小。人們對糧食的需求具有重要性、緊迫性、長期性和不可替代性,而其他商品則不完全具備糧食的特殊屬性。正因為如此,往往使生產並出口糧食的國家掌握主動權和主導權,而不生產糧食並進口糧食的國家處於被動性和從屬性。因而,出口糧食的國家和進口糧食的國家在糧食貿易中,往往是不平等的貿易主體。處於被動地位的糧食進口國無法防範和應對糧食出口國的制約,也無法防範和應對國際糧食市場的突變和危機。第二,國際農產品貿易的事實證明,同其他商品比較,國際農產品貿易具有極強的複雜性和特殊性。就糧食而言,在目前缺乏真正平等的國際貿易秩序的情況下,糧食生產和交換往往並不能夠實現比較優勢理論的預期和結果。從應對市場變化情況看,按照比較優勢理論生產的糧食、肉類、油料等產品並不完全能夠按照比較優勢理論進行貿易,甚至對進口糧食等農產品的國家無法實現按照比較優勢進行生產和貿易其他商品的目標和預期。第三,隨著農業國際化的發展,農業跨國公司對世界農業的主導力和控制力日益增強。糧食、肉類、水果等貿易主要掌握在少數相應的跨國公司手裡。一些跨國公司憑藉壟斷地位,為了攫取最高利潤,扭曲貿易規則,往往使得糧食等農產品不能自給自足的國家難以承受高價糧食,造成糧食短缺和糧價上漲,甚至引發通貨膨脹和社會動盪。第四,糧食生產與工業生產不同,是自然再生產的過程,除了面臨市場風險外,還面臨自然風險。一旦糧食生產遭災減產,糧食供求發生變化,糧食進口國的比較優勢就會失去。
綜上所述,由於糧食的特殊性及糧食貿易的複雜性,對於具備條件的國家而言,積極發展糧食生產,提高糧食自給能力,無疑對本國乃至世界糧食供給都是有益的。這就是說,對於糧食進口來說,比較優勢理論的預期目標由於受到一些因素的制約而難以實現。誰迷信並依賴糧食貿易自由化,誰簡單地從比較優勢理論概念出發,誰就可能在糧食危機面前束手無策。
目前,世界上一些糧食出口大國,同時也是世界上實行鉅額農業補貼的國家。在鉅額的農業補貼下,這些國家的農產品價格並不能反映真實的生產成本。換言之,如果一些糧食出口大國取消對本國農產品的鉅額補貼,世界很多國家的農產品都將具備相當的競爭力,結果會使一些糧食出口大國糧食出口及收入減少,這些國家的戰略利益也將受到影響。
因此,除非一些發達國家率先削減本國的鉅額農業補貼,並就補貼和農產品貿易壁壘問題與世界其他國家形成多邊協議,否則難以建立公平高效的國際糧食貿易自由市場。然而,世界貿易組織多哈回合的談判過程表明,一些發達國家無意大幅削減本國的農業補貼,其削減程度遠不能令廣大發展中國家滿意。 。 想看書來
糧食保護主義與糧食貿易自由化:爭論中的兩條路徑(4)
6�6羅馬—北海道—多哈:圍繞農業補貼的艱難談判
由糧食危機引發的糧食安全問題已引起世界的普遍關注。一些國際組織和政府間磋商機制也把糧食安全和農產品貿易納入到討論研究與多邊談判的框架中來,試圖找出解決糧食危機的根本出路。討論與談判的焦點正是發達國家扭曲國際貿易的鉅額農業補貼及貿易壁壘。
為應對世界糧食危機,聯合國糧農組織於2008年5月在羅馬召開了糧食峰會。糧食公平貿易和發達國家削減鉅額農業補貼,成為峰會開幕當天的主要議題。與會的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