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
聞言,不明曹操究竟是何意的孫堅扔掉長劍,坐下對視曹操。
………【第十六章 廢立已定】………
昭寧元年八月。
就在李儒見過許靖、曹操、孫堅的第二日,董卓便舉孫堅為執金吾,又以許靖為侍中,更是以曹操為司隸校尉。三道任命文發出後,董卓又邀請袁紹過府,商議廢天子劉辨,改立陳留王劉協為帝之事,並請袁紹主持廢立天子禮儀:“君斬殺閹豎,掃除大漢餘毒,功勞甚也。可主持新舊帝相替之事。”
袁紹心思明透,當然知道這是董卓欲敗壞他袁氏聲望,更何況,袁紹早就透過袁氏的關係網得到董卓廢帝的訊息,自然堅決不答應董卓。
“藉口天子劉辨雖無善政,但並無不善之舉。”
袁紹駁斥董卓,言今日無廢帝之由。
而董卓卻暗暗一笑,私下裡董卓已經得知,袁紹正在聯絡何太后,準備以何太后、天子劉辨之名,收攏何進、何苗帳下部曲,意欲借後宮援助,驅逐自己。而自己若想擺脫何進、何苗帳下部曲叛變的隱患,最好的方法,就是藉助廢立之舉,貶禁何太后,使外戚不能干擾大事。所以自然不會聽放任袁氏抽身!
廢天子劉辨,立陳留王劉協,摻雜著董卓的無數謀劃。
一可以使袁氏牽連廢立之謀,名望受損;
二可以輕易處置何太后這個隱患;
三,藉助立帝輔助新王之功勳,董卓可以任意提拔諸公大臣,打壓袁氏等反對派……等等。
董卓早已計劃,利用廢立之事,折損袁氏聲望,怎會令袁紹如此輕易抽身事外?
而袁紹年輕氣盛,已然不忿董卓坐收漁人之利,要不是恐懼董卓手中實力,他早就格殺董卓了。兩相交談,少了一些洛陽城內那些老油條人從中周旋,摩擦的火花自然劇烈,兩人交談之下言語頓時不和。
董卓當即手按劍柄威脅袁紹,翻臉喝罵道:“豎子,以為我董卓之刀不快否!前日你殘暴兩宮,逼迫天子出逃,如此悖逆之舉,可曾敬重一點天子?今日,你之所以不贊成廢立大事,實非敬重天子無過失,而是欲藉助天子性格闇弱,敗壞朝政也!我所言,是也不是?如此逆臣,必殺之而後快!”
“休要強壓名頭與我!”
“逆臣!”
董卓按劍怒斥袁紹之時,周圍親信團團圍住袁紹,殺機森然。
袁紹也不是那束手就擒之人,當即勃然變色,拔出佩刀,反駁董卓:“議論大事,豈有刀兵相迫哉?告辭!”袁紹說完,便拎著佩刀,避開董卓親信,萬分謹慎的匆匆告別董卓。
如今洛陽才從大亂中走出,人心不安。
類如董卓、袁紹等,都是刀劍時刻在身,不敢有一點疏忽。
見袁紹欲走,李儒向董卓建議道:“袁紹有虎狼之心,不可縱之。今日縱之,必有大患。主公當令親卒,圍殺其人,以驚懼袁氏。”
董卓搖搖頭,輕聲反駁李儒道:“便如袁紹所言,國家大事若是有回緩之地,便不能以刀兵脅迫行事。袁紹為袁氏後嗣人傑之一,為袁氏未來中流砥柱,殺之必惹怒袁氏,致使袁氏與我,不能相容於朝廷。大臣相害,非國家之福,我董卓豈能為之?”
“主公這般,日後必定後悔!”
李儒眼望袁紹離去,心中不甘。
“今日恐嚇袁紹,乃是欲令袁氏屈服,共建朝綱制度而已,非是真心殺人。”
且說袁紹走出董卓府,一身冷汗,心有餘悸。唯恐董卓又派人來追殺,袁紹抄小路,匆匆奔回袁氏府邸,回報叔父袁隗他今日所遇。
而袁隗也早就得知袁紹被邀去相商廢帝一事,心中為袁紹頗為擔憂。見袁紹平安回來後,放心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