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並不是為了“強勢”殺入現在的手機市場競爭。
更像是為了未來,在做佈局。
而這一點,也符合這麼多年來,隋波給外界留下的印象:“深謀遠慮”。
還真有一些明眼人,
從隋波最近一段時間的投資、收購的目標中,找到了一些規律,並總結出了背後的邏輯:
設立天工科技,招募國內Linux大牛、紅旗Linux團隊——作業系統研發;
設立紫薇半導體,收購美國S.A.Semi——微處理器CPU;
投資展訊通訊——基帶晶片及系統晶片;
投資中芯國際、中微半導體——晶片製造;
收購中國無線(宇龍通訊)——智慧手機研發……
這個邏輯就通了!
隋波的目的,是要全面“豪賭”3G時代來臨後,移動智慧終端會爆發!
再聯想到隋波旗下的主業是網際網路……
毫無疑問,隋波的終極目標,就是要打造一個全體系的移動網際網路產業鏈!
這個“戰略”……,夠激進的啊!
要知道,移動網際網路已經喊了很多年了。
全球業界也都認為,
3G到來後,通訊網路和網際網路絡的結合,將會是一個大趨勢。
但是,全球那麼多巨頭公司,
為什麼到現在,都沒有具體針對移動網際網路的戰略出臺?
大多都只是小規模的做一些產品嚐試,和技術研發的儲備?
原因其實很複雜,也是多方面的……
首先,就是巨頭公司在現在的市場格局下,太成功了!
這種成功,和市場領導者的地位,無形中阻礙了他們對新興市場的進入步伐和決心。
比如,微軟沒有能夠真正重視移動網際網路:
其實早在2000年,經歷過Kangaroo、iPAQ的成功之後,微軟就基於WindowsCE開發出全新的WindowsMobile,開始進軍智慧手機市場。
2002年,微軟就已經發布了.NET技術框架。
但一直以來,
這款產品都是以實驗性產品的形象存在,微軟作業系統的API介面一直未能統一,前向相容性很差。
由此導致了Windows移動裝置的開發者生態一直不完善,WindowsMobile的應用數量、使用者體驗都很差。
在07年蘋果老喬釋出IPhone和IOS作業系統時,微軟的反應也非常慢,似乎看不上移動作業系統……
最終錯失了4000億美元的市場!
英特爾也是如此,
正如前文提過的,英特爾其實已經進行了多年的手機晶片的嘗試。
但由於盈利情況不好,英特爾於2006年,將手機晶片部門XScale賣給了Marvell。
至此也錯失了移動網際網路市場,被ARM成了大勢!
同樣,手機巨頭諾基亞也是如此。
諾基亞的Symbian(塞班)作業系統,曾經佔據了智慧手機市場的大半壁江山。
但是其版本過多、相容性差、上網速度慢、不適配觸控大屏等諸多問題,則變成了和Android和IOS競爭時的硬傷。
最搞笑的是,
在塞班系統還有著龐大的市場規模和使用者時,諾基亞忽然又放棄塞班,改和微軟合作WP系統,自廢武功……
所以,有時候巨頭公司的核心能力,在面對新的時代趨勢時,可能反而能會變成“核心阻礙”,從而喪失破壞性創新的勇氣。
第二,不可控因素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