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地的冬天了。那時北京的冬天要比現在冷得多,而且經常有積雪。這對於我們孩子來說無疑是上帝賜給我們的禮物。我們除了打雪仗、堆雪人以外,最有意思是每個人從家裡帶些白糖出來。我們用糖和白雪,自制冰激凌,既不嫌髒又不怕冷。一個個孩子在寒風中,吃得口唇發紫,卻沒有一人生病拉肚子,尚為奇事一樁。
五是,跳皮筋。要跳皮筋,首先要攢皮筋。一般地說,皮筋的來源有兩個,一是每天牛奶瓶上的免費皮筋,另一個是買來的,買來的皮筋又叫“牛皮筋”,是一種淡褐色的,比那種免費的皮筋要結實、耐用多了。無論是哪一種皮筋,總要攢上一二百根,串在一起才夠得上玩耍的長度。那時,我的家境不錯,所以常常是買很多皮筋。為此,讓我也結識了不少的朋友。皮筋的跳法,少說也有幾十種。玩時,人數不限。三個女孩兒就能湊成“一臺戲”。兩個人將皮筋拉成單或雙線,一個人在中間跳,跳得好,則可不斷升級,難度也隨之越來越大;犯了規的,便被淘汰下來;變成拉皮筋的,換另一個女孩兒來玩。但就算沒有朋友時,自己仍是“一臺戲”。若是在戶外,可將皮筋拴在樹上;在屋裡時,又可將皮筋拴在兩把椅子腿上,自跳自樂。這是一種很好的鍛鍊方法。
其六,抓拐。拐分成豬拐和羊拐兩種。豬拐既大且笨,不受歡迎。羊拐則小巧玲瓏,很受青睞。一副為四個,染了色,外加一個沙包就齊了。玩法是在將沙包扔向上空的一瞬間,眼睛隨沙包而起,手上只是憑感覺,將拐放成各種得分的圖案;在第二次將沙包扔起時,一邊抓拐一邊接沙包,以積分多少為勝負。抓拐的遊戲,是一種手、腦、眼相結合的靈巧運動。我當年有兩付小羊拐。其中的一付,是我的一個表姐送給我的。羊拐的表面極其光滑,像是用水紅色的半透明狀的玉做成的,奇妙無比。
除此以外,玩沙包、攢煙盒、轉著大院練騎車等等,孩子們玩得樂不可支。
我曾經把兒時的玩法,試著講給我那個在美國長大的女兒聽。她聽時聚精會神,聽後目瞪口呆。說來也是,在當今這個玩具極大豐富、網上游戲迷人的世界裡長大的孩子,又有幾個能夠懂得他們父母幼時的處境?又有幾個能夠理解他們父母對往事的那份珍貴的情懷呢?
1971年,14歲的那一年,我搬回了父母身邊。當時我家住在母親當園長的外交部幼兒園裡。那裡離八一中學很近,所以我便去了那個學校。
八一中學,“文革”前是一所專供部隊高階幹部子弟求學和住宿的學校。學校地方寬闊,規模正式,環境優美。八一中學分為三大部分,即小學部、中學部和教師住宅區。
六、驀然回首(15)
光是我們中學部就包括一個四百米標準跑道的操場,操場的正前方設有正規的主席臺。主席臺的東面是一座六層樓高的教學樓以及十幾排整整齊齊的平房教室。除此之外,學校裡還有幾個分散的小操場、大禮堂、游泳池、實驗室、廣播室、圖書館、醫務室、校辦工廠及教師食堂。
就當年的水準來說,教師的質量也是相當高的。我在那裡就讀五年,班主任一直從初一跟到高二,她是北京大學數學系的高材生,有著十分優秀的口才,在講解數學的原理、公式和計算上有著十分獨特的方法,引發了多數學生在數學方面的濃厚興趣。其他的課程,比如化學、物理、英文、語文等也是由一些資歷高深的老師任教。
另外我所在的班級,百分之六十的學生是中國科學院的知識分子的後代,都是些肯讀書的孩子。儘管是在“文革”期間,由於小環境良好,我們還是能學到一些東西的。
我在班上自始至終都不是最聰明的學生,卻是最認真的學生,所以各門的功課不僅在全班、乃至全年級都是排在前列的,而且擔任團支部書記一職多年。那個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