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竟成當初回答我,好像說:要想一步步推翻滿清、統一華夏,只能是小說家胡編亂造,種田是絕對沒有希望,哪怕他們把屁眼賣給洋人;而要想打垮有洋人支援的滿清,不說革命軍沒有合格軍官、連武器彈藥也只能用黑火藥步槍、更沒財源,這種軍隊和流寇沒有什麼差別,就是能打過,天下也四分的。”蔡元培道,
“後來有一次開會說到國際形勢,他才道:自德國庚子前後連續透過兩個海軍法案始,英國就一直在編織一張網羅德國的大網,英日同盟條約看上去是對付俄國,其實是針對德國,因為俄國一旦在亞洲得到擴張,那對歐洲那一側的壓力勢必減輕。試想如果日俄在朝鮮對持,俄國還有多大精力在歐洲壓制德國?只有把俄國打回去,德國的北面才會有巨大的壓力。
之後的英法條約則堵住了德國的南面;英俄條約則堵住了東面;義大利站在那邊並不重要,因為地中海是被封鎖的;當然,那時候奧斯曼還在搖擺觀望,可誰也沒想到開戰後他居然會因為一艘戰列艦倒向了德國。
既然從庚子年開始,英國就織網封鎖德國,那在歐洲的事情未確定、也就是德國還沒有投降之前,英國禁止任何人、任何勢力在遠東搗亂。哪怕你許諾再多、條件再好,歐洲的事情沒有解決,無暇東顧的英國生怕動亂會引得俄國再次東侵,又怕日本、美國會趁機搶奪勢力範圍,萬一遠東的動亂使得他苦心經驗的對德包圍網出現漏洞,圍堵德國失敗,這個責任誰也承擔不起,所以遠東的任何動亂都是英國所不容許的。
所謂的佔領一地建設一地,只是文人的妄想。軍隊沒有訓練,怎麼打仗?沒有合格軍官,怎麼打仗?沒武器彈藥,怎麼打戰?沒有軍費——那怕像嚴州那樣沒收富戶也支撐不了多久——怎麼打仗?洋人會徹底的圍死你,同時他會不斷的貸款給滿清,到時候不打,就是圍,也會讓你撐不了幾年。
所以竟成說‘光復戰爭慢不得’,三個月沒有穩定全國,我們就沒有對英國討價還價的資格;半年內沒有穩定全國,那就只能受英國擺佈;一年內沒有穩定全國,那就……,上臺之前就被英國打下去了,所以當時要實行代議制,爭取各省立憲派的支援,以求三個月內穩定國家。”(未完待續。。)
壬卷 家與國 第八章 遺願
蔡元培回顧著辛亥舊事,說不出的感慨,杭州舉義後他就一直被關在牢裡,也正是因為沒有參與其事,之後他才一直在悉心瞭解復興會後來是如何席捲天下的;而楊銳,不少時候也會提到開國前的舊事,經年累月下來,杭州以後發生的事情,他反倒比一直在海外的虞自勳清楚。
“那中日戰爭呢?”虞自勳聽完他的陳述,好一會才問道。“既然英國不想遠東發生動亂,為何又支援日本和俄國……”
“戰爭快要爆發,但究竟什麼時候爆發,誰也不知道。當時中德之間越走越近,一旦中國也加入同盟國,那英國的遠東殖民地、印度等地,將全在同盟國的威脅之下,英國的打算估計是先解決東方,而後再解決西方,所以才驅使日本攻我;俄國那邊除了英國,德國也是慫恿的,因為俄國一旦佔領滿洲,他北面的壓力又能大減。不過根據俄國革命時從彼得堡搜出的外交資料顯示,日俄對滿洲和東北戰前就有約定,這一次再也不是日俄戰爭那樣的死鬥,彼得堡認為只有二十萬人就能輕鬆解決戰鬥。”
蔡元培道,他說罷不由再嘆,“楊皙子說的沒錯,這世界就是戰國時代。戰國時弱國可是要看強國臉色的,寧得千軍萬馬,還不如魏國的丞相或秦王給一句話。辛亥前的我國,除了滬上江南局、湖北槍炮廠能造大炮外,其他地方最多能造槍,可造槍也是要進口鋼料的。火藥更不必提。你看復興軍陸軍的設定,炮兵第一。機槍第二,打仗據說就是大炮加刺刀。沒有炮、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