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也灰頭土腦的,應酬費花了幾萬卻沒獲得實質性進展。
可魏華上任後就不同了,本來練超還有點不配合,雖然張雲生跟他做了大量工作,讓他交了權,可心裡不服氣啊。魏華就帶著他再跑省裡,一路上打了幾通電話,拜託了幾位叔叔伯伯,就一副勝券在握地神態,讓練超很難相信。可到了省農科院,不但主管的副院長在,就連難得一見的院長、黨委書記等人都在,飯局上一切就那麼順理成章地弄妥了,基本上魏華提出的建議要求都透過,而且四千多元的酒菜費都是人家農科院買的單。
這讓練超懵了,還以為農科院那幫傢伙中邪了。這才明白魏華電話裡的叔叔伯伯是什麼分量的人物了。見機的練超立馬服了,而且是心服口服,佩服得五體投地,在他眼裡,再沒有什麼比有錢有權有門路的人值得信賴的了。
石橋鄉搞了這麼個基地,不但農民經濟狀況很快得到收益,而且基地建設投資金額的百分之五十也由鄉政府自己籌集,也就是說所獲利潤就全歸石橋鄉政府,這無疑是劑強心針,一下就啟用了全鄉幹部的積極性、創造性和能動性!魏華心安理得地接受了石橋鄉全體鄉幹部道謝時卻透露:“之所以石橋鄉能爭取到合資資金自籌,全靠李學之力排眾意才決定的,為的就是讓石橋儘快富裕起來!”這讓不少人都很感激。
既然開發辦的魏副主任有如此神通,當然令縣裡其他鄉鎮的書記鄉長們眼饞心跳了,都紛紛找上門來求魏主任幫忙搞個專案,魏華在拿足了腔調後給這些書記鄉長們指了條明路:“開發辦隸屬縣政府,我當然也得聽政府的嘛。要照顧誰還不得政府拿主意拍板子啊!”力主把縣政府的威望提上去,也暗暗警告這些書記鄉長們莫不把李學之當回事。那些個書記鄉長心裡對魏華有氣,可誰也不敢真得罪,誰跟錢賭氣過意不去呢?魏華正是吃準了這點,很多人往往也服這點。
爾後邀請省城喜得利服飾有限總公司的劉老闆來黃縣考察投資環境,同時也考察黃縣苧麻培植情況,這就讓很多人著實驚喜了一番。如果真能讓喜得利服飾有限總公司在黃縣投資建廠,不但賣地皮可以賺錢、修廠房可以賺錢、而且還能解決不少就業安置等令人頭疼的問題。對於農民也是好訊息,雖然黃縣的苧麻質量一流,可市場的需求不多,價格也極不穩定,完全跟國際紡織行情掛鉤,而內陸資訊不暢通,往往得不到正確的行情交易,導致農民越來越不願意種植苧麻,原因很簡單,不賺錢誰搞!
劉老闆在黃縣考察了兩天,一來是黃縣為了吸引投資商把政策優惠到了極點,二來地皮報價甚低,相比在市裡要便宜許多,三來魏華提供的麻類服裝廠資料很齊全,四來黃縣交通便利,所以對這計劃很熱心而且很有信心,看來很有希望在黃縣興建一座大型的麻類服裝廠。這無疑讓魏華的地位更加穩固了。
在石橋鄉東面是新安鎮,那裡山上出產上好的楠竹,因為夏季酷暑炎熱,許多農家房前屋後都種植了大量竹林,而床上夏天必備竹蓆,在戶外納涼也用的是竹製涼板,總之新安鎮有不少竹製品家庭小作坊,不但生產生活用品,如竹涼蓆、竹涼板、竹椅子、竹筷子、籮筐、曬簟、蒸籠、篩子、簸箕、筲箕、竹傘等等,也有家傳的竹雕藝術,甚是精巧。新安鎮也就成了遠近有名的竹器市場,可到底是家庭作坊式的模式,不成氣候,從前黃縣也立項投資搞了個竹器加工廠,可技術落後、資金匱乏,不但沒帶活竹器加工業,反倒是自己經營不善倒閉了。
李學之得知魏華路子多,就再次把這事給提出來了,想招商來投資,或是立項再搞個大型機械化的加工廠。把竹器加工家庭作坊模式徹底轉變成大型機械加工模式,這樣才能做大坐實,從而把黃縣新安鎮的竹器市場向全省全國推廣,然後再把有竹雕等手藝的師傅集中起來搞個竹雕藝術品加工廠,一定很有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