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桂香嫂朝著芹菜嬸一瞪眼,她最怕人家說這個,一說她的臉就會紅。
水雞叔也在笑,朝著走到他身邊的楊楚生說。“走吧,領導在視察我們的水稻,郭副書記還要我叫你。”
郭副書記還專門叫,是不是覺得,他說的政策會變的事,是在胡亂猜測的?楊楚生邊走邊想。
“楊楚生,你這養豬場的主意好啊,我估計這一進去,差不多就是一千頭豬,這是解決缺少肥料的好辦法呀。”水雞叔邊說邊掏出香菸,這個小知青,當然值得他掏出香菸。
楊楚生接過香菸,笑著說“肥料雖然重要,但也沒有社員的損失重要,你想想,政策一變,我們大隊最少得割掉三分之一生豬,這損失有多大?”
水雞叔卻在笑,這小知青又在說政策的事了。現在他也不想說這事,怕他沒面子。
兩人才走出養豬場,楊楚生就能看見,來的是那位地區革委會的張主任。
“楊楚生,你好!”這柔軟的女聲,差點讓楊楚生給忘了,就是那位在報紙上,將並不新鮮的多勞多得分配方式,冠為“楊楚生模式”的金記者。
“金記者,你好!”楊楚生向她伸出手,一握,感覺這記者才應該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這個年代,女人的手不應該這樣柔軟。
“楊楚生,來來!”郭副書記挺著急似的,連叫帶招手。應該說吧,地區革委主任來了,水筍叔一緊張,說十句話,有八句人家聽不懂。這南濱省的人就是耐煩,就是縣城的什麼廠長書記的,說起普通話,有六成準已經不錯了。
這張主任看見這小知青,那表情特別豐富,怎麼說呢?這傢伙要不給革命知青臉上抹黑,搞了個逃港分子的名頭,這國慶節,可能前往京城的知青中,有他一個。
“張主任好!”楊楚生同樣也伸出右手。
“嗯嗯,你好!”張主任的表情,沒有前次來的那樣客氣。
楊楚生看這金記者,也並沒有對他來個專訪的意思。
“很好,你們的水稻,比早造還好。”張主任看著結穗了的稻田就說。
陳書記看著整片稻田,還是有些參差,回頭問水雞叔“這些田不是一個生產隊的?”
水雞叔在點頭,也說“好的這些,是第三生產隊的。”
紅光大隊的第三生產隊,這些人都知道是楊楚生所在的生產隊。張主任又朝向這個知青“你們不會又搞什麼新的分配模式吧?”
這話說了,現場笑聲還不少。
楊楚生也說“主要是肥料,我們的農業生產,缺少的是肥料。因為我們搞了兩個公共廁所的指標,肥料比其他生產隊的足,但還是不大夠。”
張主任看著這個小知青,還別說吧,晚造整個濱海地區的農業生產,就是因為都按照多勞多得的分配方式,水稻產量一下子提高起來。全地區秋收的豐收局面,已經成為定局,如果這小傢伙沒有逃港一事,可能還會受到表彰。
“你們大隊,已經走在地區農村的前頭,希望你們繼續發揚。農業搞好了,也不要忘了發展副業,副業能增加農民的收入嘛。”張主任算是很高興了。
說到副業,陳書記和郭副書記,還有公社許書記這幾個,都不由自主將眼睛轉向楊楚生。特別是許書記,這小傢伙還拿了他一條豐收和五斤煤油的白紙條,結果就是政策沒變。
“現在我們大隊,社員沒有養豬了,都是由大隊統一飼養。”這話可是水雞叔的,也是照著楊楚生說的辦法。雖然這個水雞叔,也越來越不相信政策會變,但這樣說,也不會讓社員有什麼損失。
這事,可讓在場的陳書記他們幾個睜大眼睛了。張主任又說“大隊建養豬場不錯,但社員也要搞副業的嘛,你們可不能變先進為落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