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飽的普通小戶人家,金娘也不是出了名的花容月貌,又明確要求男方必須是京城土著居民,所以不要說上門女婿,就是普通女婿也沒招到一個。
眼看著女兒一年大過一年,一晃二拖滴成了一枚大齡剩女,崔氏夫婦開始降低標準,在外來人口中尋找適當人選。最後他們一家三口全看上了江勇:一是江勇老實本分,能寫會算有文化,又長得濃眉大眼挺精神的。二是江守義已經是個半大小子,能派活兒了,不會白糟蹋糧食。
誰知,江勇寧可餓死也不願意帶著江守義入贅崔家。最後,在媒婆的周旋下,這親事還真成了:江叔娶了崔金娘,帶著江守義住進崔家;而崔家也不用白白給他養大侄子,小兩口日後生下的孩子都得姓崔。
最初,日子過得也還算和順。江勇叔侄的加盟給崔家帶來了生機。老崔頭雖然不喜江守義上學,但是看在日子越過越紅火的份上,也只是喝醉了酒之後,偶爾罵上一兩句。江勇忠厚,不跟他一般計較。
可是,過了三年多,崔金孃的肚子一直沒見半點動靜。經查實,崔金娘天生不育。這對日夜盼著抱孫子的老崔頭夫婦來說,無疑是一個致命的打擊。 ~兩年內,老崔頭夫婦相繼含恨過世。
從此,崔金娘落下了心病,不是擔心江勇會休妻另娶,就是擔心日後只能在江守義手裡艱難的討生活,左右都是晚景淒涼,沒有保障。這時,有旁人開始為她出主意。大多數人都是建議她在孃家親戚裡頭為江守義尋一門親事。
江守義雖然長得不出眾,但是聰穎善學,夫子很看好他,稱此子將來必大有出息。因此,聽說江守義要議親,大伯家的堂兄毛遂自薦,把自家的長女誇成了一朵花兒。
可是,江勇婉言謝絕了堂舅子的美意,並私下裡多次勸說崔金娘,嬸孃也是娘,侄兒是個好孩子,將來一定不會忘記孝順她這個嬸孃的。再說侄兒還太小,正是寒窗苦讀,發憤考取功名的時候,不宜過早在這些事上分心。更何況,他覺得娶媳事關子孫千秋萬代,堂兄的長女姿色平平,德行平平,實在是配不上侄兒。書中自有顏如玉,他認為侄兒考取功名後,肯定能結門更好的親事。
崔金娘聽了,卻是堅定了速速定下婚事的決心。江守義沒出息,她都擔心日後拿捏不住他們小兩口。要是真象江勇說的那樣,江守義出息了,娶了豪門貴女為妻,那她的後半生豈不是隻能在侄媳的鼻息之下討生活
為此,夫妻倆為了這事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沒過上幾天安穩日子。吵吵嚷嚷的過了一年多,最後還是年僅十五歲的江守義說服了他的叔叔,和堂兄的長女定了親。雙方達成了協議,等江守義考取功名後便正式成親。
江守義果然不負大家的期望。當年,他以第三名的成績透過了院試,成為生員(就是秀才);次年,又以第五名的成績通了鄉試,成為舉人;第三年春,他參加會試,一舉得中,成為貢士;緊接著,在隨後的殿試裡金榜題名,江守義考了個第五十八名,皇帝賜同進士出身(就是三甲進士)。
按婚約,江守義要和崔大姑娘完婚。不想,崔大姑娘在這節骨眼上摔折了一條腿。沒辦法,婚期只能延後。
江勇砸鍋賣鐵,外加欠下一屁股債,終於交足銀兩,讓江守義留京,當上了從九品的禮部鑄造局大使。而崔大姑娘養了近一年,總算好利落了。就在婚期將近的時候,江守義攤上了高進的那檔子倒黴差事,被革職除了功名。
江家一下子從天堂掉進了地獄。債主們紛紛上門,幾乎踩平了江家的門坎。為了還債,江守義只好出去打工。可是他除了讀書,別無他長,又因被革了功名而名聲狼籍,連去飯館應聘跑堂都被無情拒絕。
在這種情況下,崔家不施援手,反而雪上加霜,派媒婆上門收回了崔大姑娘的庚貼,又以江家耽誤了自家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