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世界各地攫取“金羊毛”。當然,中國一旦有了儒教影響,似乎一切就被凝固了起來,中國沒有探險的英雄。但在史前階段,我認為中國人很可能是與其他地方一樣生龍活虎的人。
“在飛機問世之前,當兩地被水域分隔而又無法架橋時,航海就是唯一的交通方式了。就算有了飛機以後,多年來船隻也仍然是海上運輸的主要方式。1881年到1920年間,保守的估計大約有幾千萬移民橫跨大西洋和太平洋到北美開拓新天地並在那裡定居。……在早期,大多數人使用木頭和蘆葦製成的竹筏,或使用特殊木材、樹皮、動物皮製成的獨木舟做航海工具。航海中,最高階的船隻不過是有木桁的木製結構,木桁上覆有一層薄木板。……雖然許多早期的單甲板平底船隻有一個方形的檣桅,但大約在公元1000年時,帆船就成為一種賴以使用的交通工具了。公元前100年中國人就發展了船舵,但直到公元1200年舵才風行起來。航海過程中,用舵可以駕船在海上航行”。
看來中國人在航海領域並不落後,這個歷史基礎讓人懷疑中國東部人群是否來自一個海上民族。
古人有關船舶起源的這兩個猜測都是可以考慮的:“古者觀落葉因以為舟”(劉向《世本》);“古人見窾〔kuǎn款,中空之意〕木浮而知為舟”(劉安《淮南子·說山訓》)。也有人猜測,獨木舟很可能起源於山洪暴發時,不會游泳的人們抱著樹幹原木得以逃生,於是,人類就嘗試著改造這些樹幹原木:將其掏空,使之在水中更加平穩,並能裝更多的人或物。
早期製作舟船方法一般推斷使用火燒與石器砍削結合。還有捆紮蘆葦而成船,這個方法古埃及那裡比較常見,而且有大量的壁畫為證。葫蘆渡海可能比舟的使用更早一些。
航海技術到底成熟於何時,古人的航海能力到底如何,實際上我們並不能嚴格推定。我認為人類有了語言能力之後不久,人類就已經開始船舶與航海技術的探索,而不僅僅出現於新石器時代。
中國和地中海國家是古代戰船的發源地。公元前16~11世紀,據說商代就已開始使用舟船為軍隊運載工具。公元前1027年,周武王率兵伐紂,參戰部隊中就有47艘大船,他們在孟津渡河直搗商朝都城朝歌,滅了商朝。
最早的槳帆戰船為單層槳,公元前1200多年出現於埃及、腓尼基和希臘人中間。公元前800年,單層槳戰船開始裝上青銅鑄造的船艏衝角,用來進行海上戰船間的撞擊戰。公元前700年,在腓尼基和希臘等國造出了兩層槳戰船。公元前550年,希臘最先造出三層槳戰船。此後,三層槳戰船成為地中海沿岸各國海軍艦隊的主力。
中國戰國時期就比較確切地有了“帆船”。但一個流行的觀點認為,中國商朝時期就有帆船,甲骨文的“凡”字( YIN108 )就是“帆”。英語裡除了“sail”之外“velamen”也有“帆”的意思,其拉丁語為“vl3re”,另外英語的“帆船”為“sailing vessel”。或許我們可以把“帆”(fan)與“vel”進行比較,發現這兩個讀音接近,要知道在中國話裡經常“v”“f”不分。
《海洋世界》一書總結說:“用於海洋的航船型別有下來幾種:1阿拉伯獨桅帆船,可以抵禦任何強風。2,中國帆船,東亞東南亞使用。3,歐洲帆船。4,混合帆船。”看來中國在其中佔有一個很突出的地位,中國古代文明中的海洋氣息很濃。並且,從另外一方面看,讓我們抽取出來這幾個地域:阿拉伯、中國、東南亞、歐洲,其實這幾個“地點”正是古代一個著名海上民族腓尼基人行走的路線,它以一種特殊的方式凸顯了古代海洋民族所經歷的場所、背景與民族。並且,在今天已經消失的腓尼基人與阿拉伯人的聯絡也越來越大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