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以往的許多歷史知識是錯誤的,需要重新解構與重建的不僅僅是中國史前史,也包括中東史前史與歐洲史前史。
傳統認為該島最初的殖民者是腓尼基人從對岸的非洲突尼西亞首府迦太基遷徙過去的居民,後來被希臘人佔領,這個核心時間一般從公元前8世紀開始。但到底最初的時間有多長很難說,因為沒有準確的文獻可以援引,都是傳說與推測。
從人種和政治聯絡上要想絕對分清腓尼基人和希臘人是非常困難的。在當時希臘人與腓尼基人有基本一致的信仰,儘管希臘人在哲學與政府組織方面更優越一些,實際上兩者的社會整體還是非常接近的。
如今腓尼基文化似乎消失或者被人們忘記了,實際上總體被希伯來人、希臘人以及羅馬人、阿拉伯人吸收融合了。所以,今天假如我們想探究腓尼基人的傳統與習俗,有時到這些繼承他們文化的群體裡去尋找是最方便的。
腓尼基人在地中海的力量萎縮之後迦太基依然是腓尼基人的一個城市,並且得到長久的發展,今天的突尼西亞依舊保留了濃厚的腓尼基文化特色。現代迦太基語(Punic;the Carthaginian language)就是晚期腓尼基語受到非洲語言影響後的一個殘留。或許研究甲骨文的學者除了研究紅海兩岸的“薩巴文字”之餘也可以到這個地區與商朝的甲骨文進行深入的研究和對比。
一般瞭解的西西里島的歷史要從迦太基說起。儘管後期的西西里島似乎距離史前太遠,但是透過西西里島在歷史時期的爭奪戰,可以看到爭奪它的是什麼人,以及這個島嶼對於地中海沿岸的意義,我們從而可以方便地推演史前該島的狀況。
迦太基(Carthage)在歷史上又被成為“布匿” (Punic),它的拉丁語是“Poenicus”(晚期為 Punicus),希臘語為“Phoinikes”,不難看出“布匿”與“腓尼基”(英語為Phoenicia)的詞根同出一源,稱呼“布匿”還是“腓尼基”只是羅馬人與希臘人的區別。“布匿”可以看作為“腓尼基”的另外一個別稱。
為爭奪西西里島歷史上發生過兩次著名的戰役,分別被稱呼為“第一次布匿戰爭”以及“第二次布匿戰爭”,皆發生在公元前3世紀。西西里島從此徹底移手於從義大利半島而起的“羅馬帝國”,之前希臘人也在小島上建立過小片的殖民地。其後的6個世紀裡西西里島一直屬於羅馬人。
西西里偉大的居民阿基米得(Archimedes)喪生於第二次迦太基戰役,當然著名的漢尼拔將軍也是這次戰役中著名的人物,他作為迦太基將軍自然是個腓尼基人。西西里小島上可謂人才輩出,歷史上還有許許多多的藝術家產生,最著名的一位應該是1934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小說家與荒誕劇作家皮蘭德婁(Luigi Pirandello)。
哥特人(Goths)於 公元493年攻佔西西里,公元535年又歸於東羅馬帝國的拜佔廷人( the Byzantines),9世紀經過兩百年的襲擾阿拉伯人終於成為該島的主人。在其後的時間裡幾乎大半個的歐洲的國家尤其是法國、西班牙、義大利、甚至教皇都參與了這個小島的命運抉擇,如今歷史風雲散盡,小島迴歸義大利。
從這個小島的一批又一批主人來看,這個小島曾經屬於誰我們都不意外,包括在近3000年前他們屬於一個叫“子”(也就是“紫”)的民族。
在以上所有提及到的國家或民族裡面,可以肯定都是當年與腓尼基進行過廣泛交流的人群。我尤其想提醒的是阿拉伯人在地中海的出現。阿拉伯人在中國稱為“回民”,在中國的54個少數民族中“回民”是中國第三大少數民族——這個現象可以提供給我們一個腓尼基人在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