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北軍一直是希望四川能夠出現一個統一的政權的,哪怕這政權是個軍事政權。
這幾方勢力稍大的軍閥一起行動,其他小軍閥為求自保只能順應大勢了,更何況塞北軍的威名放在那裡有能力領導中國,在加上塞北軍畢竟遠在塞外,跟雄踞中國中心地帶的中央軍相比,他們恐怕更會覺得安全。
在外有藩鎮逼宮,內有蔣價石辭職的情況下,趙書禮上臺的議案很快透過。
他第一時間通電接受任命,同時派劉澍第一時間去南京活動,劉澍對外的職稱是自己的全權秘書。但是這並不為南京的一些政界大佬所認可,他們強烈要求趙書禮立即進京擔負責任,恐怕他們也擔心出現過去袁世凱跟孫中山談判後的情況,袁世凱拒不南下就職,而要把首都定在北京。於是南北爭端在辛亥後,造成了中國十幾二十年的亂局。
其實這也是趙書禮擔心的,他也不想自己南下後,北方發生問題。至於南下怕自己的安全,他心裡倒不在意,他已經決定了,要是南下就帶領自己的王牌軍第一軍去南京。還怕南京那些雜牌軍嗎,並且只要自己進了城,立馬以中央的名義把這些軍隊調往城外。之後的事情則是統一其他軍隊,當然這難度相當大,甚至是不可能完成的,但是現在沉醉於一朝登頂的趙書禮根本沒有考慮到。
既然趙書禮有這麼仔細的考量,可是為什麼不立即南下呢,換句話說他現在在幹什麼呢。
答案是,他在視察,在塞北各地視察。
他最擔心的莫過於自己離開後,塞北在發生危機,就像上次他去蘇聯德國躲避內戰時候,宋遠自作主張的情況。
趙書禮第一站視察的地方選在了塞北大學,這個由梅貽琦一手組建的大學。
梅貽琦為了這個大學可謂是煞費苦心,他當時來到塞北的時候,儘管趙書禮表示不惜一切代價的支援。可是當時塞北可沒有任何基礎,尤其是教育基礎,梅貽琦來到後,連一所校舍都沒有,雖然在鉅額撥款下,塞北大學已經在黃河邊上動工了。但心急的梅貽琦等不到了,他當即租下了幾座倉庫,跟他從清華挖過來的幾個年輕講師立刻開始辦學招生,第一批只招了十幾個人,算是個特別班。
外交曾經笑過他心急的把塞北第一所大學辦成了倉庫大學,但是梅貽琦回應說,所謂大學者,非有高樓大廈之謂,乃有大師之謂也。這句話很快就成了名言,也是塞北大學辦學的一個主體思想,那就是不惜重金聘請人才。
現在的塞北大學已經不同於往日了,佔地三千餘畝,撞撞大樓巍巍,派頭十足,乃是包頭黃河岸邊的一個標誌。
但是這並不是梅貽琦為之驕傲的,他更驕傲的是塞北大學的人才儲備,先後從北京各個大學挖來了數百教授,現在在校學生人數一萬多人,本著開門辦學的理念學生來自五湖四海。現在的塞北大學作為中國最大的大學,不但為塞北,也為全國各地輸送著大量的人才。
北京從民國開始就頗為坎坷,大學的經費都是捉襟見肘,北大清華這樣的名校還好說,有的學校根本就是需要校長要飯似的到處乞討。因此那些學校中存在一大批生活困難的教師學生群體,對此梅貽琦大包大攬,連老師帶學生一併帶到了塞北。這才早就了塞北大學現在的規模。
梅貽琦請人不但不惜工本,豪爽無比,有時候還耍點無賴手段。
比如原來塞北的最高法院的院長張孝栘,就是被他軟磨硬泡拉過來的。當時為了請張孝栘,他日夜蹲守在人家家裡,最後是他不嫌丟人,張孝栘嫌丟人了,於是一把年紀的老先生選擇了辭職。嘆氣說,他的法律生涯從教學始,那就以教學終吧。
梅貽琦是理科出身,雖然他同樣重視文科,作為自身專長的理工科卻也沒有落下。先後建立了力學效能,應力學,機械等專業,甚至還把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