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具體的、與任務有關的技能。
在圖4…1中我們可以看到一些需要特別關注的東西。對於人際技能而言,所有的管理者都需要等同擁有,不管是基層還是高層管理者,所以領導技能的核心是與人合作的能力。對於基層管理者來說技術性技能要求更多一些,也就是需要基層管理者對於工具、技術和裝置具有足夠的專業能力,並能夠直接解決問題。對於高層管理者來說,從複雜的事務中整理出清晰的思路和策略是關鍵,也就是說高層管理者最關鍵的是“複雜問題簡單化”,把公司裡所有複雜的東西變成最簡單的東西,讓所有人理解。
我曾經做過一段時間的總裁,且取得了很好的成績,所以媒體常常問我一個問題:“做總裁和做教授有什麼區別?”我回答得非常簡單:教授就是把一句話變成八句話說,把簡單問題複雜化,做總裁則剛好相反,就是八句話變成一句話去說,複雜問題簡單化。事實上我也是這樣去做的。做教授是需要不斷地深入分析,尋找到事物背後的規律和機理,因而常常把簡單問題展開,深入和細緻地分析,所以非常複雜;而總裁最重要的是獲得績效,這就需要指令明確,可以操作,因而需要把複雜問題簡單化到可以操作。我現在擔心的就是很多管理者都變成教授,因為學習了EMBA,概念非常多,知識也很多,也學會了表達。如果這樣真的是令人擔心。
所以概念性的力量是領導最重要的技能,如果管理者能夠把複雜問題簡單化,成員就可以有效地執行。其實一個人能不能由基層上升到高層,就取決於這個概念技能,取決於能不能讓複雜問題簡單化。鄧小平先生成為領袖,在概念能力上是超人的。他把很多複雜的問題都簡單化,他讓中國在文革之後做這麼大的改變,在那樣複雜的社會背景下,他提出改革開放的概念,用“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惟一標準”,把所有的疑惑、懷疑和質疑都解決掉,把中國社會的複雜性歸結到一個一致的概念裡,取得了令世人矚目的成就。香港、澳門迴歸的問題,100年殖民地的恥辱,他用“一國兩制”的概念又解決了。
經典領導理論的應用理解
1940年之前,領導理論更多的是關注領導者個人的特質,比如外貌或者性格特徵、進取心、領導願望、誠實與正直、智慧和工作相關知識等,人們認為某一種人一定是領導者,因為他具有飽滿的天庭和堅毅的下頜,諸如此類。但是1940年之後人們的研究發現,個人特質也許會起到作用,但是真正發揮作用的是領導者的行為。俄亥俄州立大學的研究認為是這樣兩個維度:定規維度和關懷維度;而密歇根大學的研究則從另外的維度來界定:員工導向和生產導向。之後的研究開始關注領導者所面臨的環境,因為人們發現在不同的環境下,領導的效果會有很大的不同,因此研究沿著這個思路進行,形成了最有影響的權變理論,我們選擇幾個代表人物來做說明。
應該適應領導者的風格而非改變他
管理實踐中一直都有關於什麼樣的領導方式有效的討論,大家對這個問題有著各式各樣的解答,更多的討論不是領導理論本身,而是很多人都認為理論上所描述的各種領導方式沒有問題,問題是現實管理是多種模式會一起發生作用。這種觀點我也同意,但是我知道如果讓一個管理者具有多種領導方式的能力是非常困難的,因此我們需要換個角度來認識領導理論。
菲德勒(弗雷德·菲德勒(Fred E。Fiedler),是美國當代著名心理學家和管理專家,他所提出的“權變領導理論”開創了西方領導學理論的一個新階段,使以往盛行的領導形態學理論研究轉向了領導動態學研究的新軌道。他本人被西方管理學界稱為“權變管理的創始人”。)提出了領導方式取決於環境條件的著名論斷。他認為領導效果是完全視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