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Blanchard)理論,簡稱赫-布理論。赫-布理論的結論是,領導效果的發揮取決於下屬的任務成熟度,任務成熟度是指下屬從事某一任務的能力與動機,亦即下屬是否具有從事任務所必需的知識與技能,以及下屬是否具有從事任務所必需的自信心與熱誠。)從管理者如何針對員工的不同特徵以獲得領導效果的角度展開研究,這個理論模型告訴我們,沒有不好的員工,只有不好的管理者,因為如果管理者能夠運用不同的領導風格,無論何種成熟度的員工,一樣可以獲得有效的結果。
我習慣用我的方式表達赫-布理論模型,這還是在新加坡國立大學的課程中得到的啟發,我們根據員工的任務成熟度來劃分員工(見圖4…2),再根據這個劃分選擇不同的領導風格(見圖4…3)。
在圖4…2和圖4…3中,有心有力的員工就是那些既有能力又熱愛企業的員工,領導風格是授權型的,對於他們的信任以及給予支援和資源,就可以取得好的領導效果。有心無力的員工是那些熱愛公司但是能力不足的員工,此時領導風格選擇參與型的比較合適,這樣管理者可與這些員工一起努力,解決問題並提升他們的能力。無心有力的
員工是那些並不熱愛公司但是自己非常有能力的員工,對於這些員工需要做的是如何提升他們對公司的認同感,並使得他們主動發揮自己的能力,因此領導風格是推銷型,管理者要能夠不斷地溝通和推銷企業的理念和戰略,使得他們和企業達成共識。而無心無力的員工則要求管理者能夠像家長一樣,不斷地跟蹤,包括每一個細節的安排和規定都要清晰地指引,傳幫帶結合,讓這些員工也能發揮作用並儘快地成長起來。
無心無力的員工常常會在兩種人群中產生,一種是新員工,一種是老員工。新員工的能力並不足夠,同時也沒有完全瞭解公司的理念和價值追求,也沒有能夠很好地理解公司的戰略,因而還不能夠和企業達成共識。而老員工因為在企業發展的時間較長,他所擁有的能力可能已經無法跟上企業發展的步伐,加上他們認為自己對企業有了很多貢獻,企業需要愛護和珍惜他們,因而不再具有激情。因此,我並不主張根據員工在公司的服務年限來認識員工,而是要看員工的任務成熟度;同樣也提醒管理者,不要輕易把重要的任務交給老員工,不要認為他們是老員工就做授權型領導,也許他們已經是無力無心的員工了。
不管是什麼樣的員工,工作的績效取決於領導者的管理水平,而不是員工的水平。員工可以是不同狀態的,甚至是無心無力的,但是如果管理者具有不同的水平來應對員工,即使是無心無力的員工也能取得好的工作績效。所以沒有不好計程車兵,只有不好的將軍。你不能怪士兵不好,如果結果不好,肯定是將軍的水平不夠。將軍水平夠的話,就算是無心無力計程車兵也沒有問題,也可以戰無不勝。我認為這個理論非常好地解決了一個問題,就是在管理當中,其實真正發揮作用的是管理者,並不是員工。員工的作用是由管理者來決定的,所以企業一定要關心管理團隊的創造和培養。只要他們是有水平的,應該講,所有的員工就會發揮作用。
找到途徑滿足需求目標就會達成
如果依據上面的理論,我們還是發現有些困難,因為對於管理者的要求太高,而事實上也不可能做到一個管理者能夠擁有四種不同的工作風格,大部分的管理者會更擅長運用其中一種或者兩種,這可能才是真實的情況。相對這種情況,豪斯(R。J。House)的途徑-目標理論(豪斯的“途徑…目標理論”同以前的各種領導理論的最大區別在於,它立足於部下,而不是立足於領導者。在豪斯眼裡,領導者的基本任務就是發揮部下的作用,而要發揮部下的作用,就得幫助部下設定目標,把握目標的價值,支援並幫助部下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