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林子軒作為上海的社會名流,也參加了歡迎晚宴。
其實,時任北京大學校長的蔡元賠事先得知愛因斯坦訪日的訊息,就透過中國駐德大使館向愛因斯坦正式發出邀請,希望他能順路來北大講學。
1922年6月下旬,蔡元賠收到從中國駐德使館轉來的愛因斯坦的回信,信中愛因斯坦欣然同意訪問日本結束後,到北大做兩個星期的訪問,並提出了很高的酬金要求。蔡元賠透過多種努力終於籌集到了足夠的資金,他和北大這邊熱切盼望著愛因斯坦的到來,並做了大量的宣傳工作。
可是到了1923年元旦這天,蔡元培收到了愛因斯坦12月22日發自日本的信,告知他把計劃訪問中國的時間用在了日本講學,因為下面還要去西班牙等國訪問,取消了北大之行。愛因斯坦算是放了北京大學的鴿子。
在31日晚上的歡迎晚宴上,上海的學者名流們濟濟一堂,他們問的最多的問題就是愛因斯坦的相對論。
這個話題可以說是科學界的熱點,也是愛因斯坦的重要研究成果。
林子軒不由得在心裡吐槽,就算愛因斯坦講了相對論,在這個時代的科學界,也沒有幾位科學家真正能明白。
就算來自後世,林子軒也不懂相對論,和這位大科學家沒什麼共同語言。
而且,他也不敢和愛因斯坦交流太多。
這可是一位絕頂聰明的科學家,林子軒怕自己說出什麼來影響到這位大科學家未來的研究方向,對於這種有能力改變世界的人還是敬而遠之的好。
想想看,萬一因為林子軒和愛因斯坦說了大炸彈的事情,讓德國人先研製出了原子彈,那這個世界如何發展就很難想象了。
所以,他只是在遠處看著。
此時的愛因斯坦還沒有以後那種瘋狂科學家的造型,看起來較為正常,他才43歲,剛剛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正是人生最為風光的時候。
在和中國學者交流的過程中,愛因斯坦思維清晰,談吐得體。
看的出,他似乎不太想談論科學方面的話題,可能是覺得我就算說了你們也聽不懂,就不太想解釋,反而對中國的事情頗為感興趣,不時詢問上海的民生問題。
但中國學者不願意放過這個瞭解最先進科學理論的機會,依舊抓住相對論不放。
後來,愛因斯坦在旅行日記中這樣描述在上海的見聞。
“這個城市表明歐洲人同中國人的社會地位的差別,這種差別使得近年來的革命事件特別可以理解了。在上海,歐洲人形成一個統治階級,而中國人則是他們的奴僕。他們好像是受折磨的、魯鈍的、不開化的民族,而同他們國家的偉大文明的過去好像毫無關係。”
這就是愛因斯坦對上海這座城市的印象,也是他對中國知識界的看法。
就算林子軒躲在後面,還是被人關注到。
林子軒怎麼說也是享譽世界的小說家,在別人看來,這應該是兩個世界級的學者進行一場激烈而有趣的思想辯論,從而擦出思想的火花。
但林子軒一直沉默不語,而愛因斯坦又不願意多談他的科學理論,導致場面雖然熱鬧,卻有了些尷尬。
終於有人開始想激發大科學家和家之間的化學反應,造就一樁東西方知識精英思想大碰撞的佳話,以供大家日後閒聊的談資。
“林先生,你對相對論怎麼看?”一位報社的主編高聲問道。
因為愛因斯坦在場,為了表示尊重,大家說話用的都是英語,有些喜歡顯擺的還說德語。
這個問題讓在場的學者們安靜下來,等待著林子軒的回答,想看看這位享譽世界的文學家會有什麼新奇的見解。
還是躲不過去啊!
林子軒不願意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