並不是傳統的整齊分列,而是按照混沌、陰陽、五行、八卦之法排布。每根殿柱之上,都各自繪有一隻栩栩如生的神獸。環顧四周,就像是一個封閉的空間一般,並無其他出入口。
中央殿柱上刻著一隻怪獸,可惜龍星宇並印象中似乎見此獸的任何記載,可卻一時想不起來了。與中央殿柱平齊的是另外兩根柱子,同樣的,上面刻畫的兩獸,其一似龍,卻有九爪,遨騰九天,吞雲吐霧。另一隻狀若飛鳳,翎羽舒展,直衝霄漢。
當龍星宇將視線放到了周圍五根殿柱時,赫然發現,其上所刻畫的,正是華夏的五方神獸:青龍、白虎、玄武、朱雀、麒麟。但卻並非以大地五方分列,而是以五行輪轉的順序,圍繞中心的三根殿柱。
再外處的八根殿柱上,按八卦之位排布其上。因為出身古武世家,龍星宇對上古那些傳說很是著迷,也因此看過許多關於上古神獸的記載,細細想著古籍,他還是認出了這八種神獸。
一為白澤:崑崙山上的神獸,渾身雪白,能說人話,通萬物之情,很少出沒,除非當時有聖人治理天下,才奉書而至。
《軒轅本紀》有神獸白澤的故事:“帝巡狩,東至海,登桓山,於海濱得白澤神獸,能言,達於萬物之情。因問天下鬼神之事。自古精氣為物、遊魂為變者凡萬一千五百二十種,白澤言之;帝令以圖寫之,以示天下。”
一是鯤鵬:莊子的《逍遙遊》中記有“北冥有魚,其名曰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裡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裡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這鯤鵬精於變化,通靈萬物,助天帝澄清玉宇,受敕封為九天鯤鵬。
古人有詩云:雲開衡嶽風雨止,鯤鵬擊浪從茲始;滄海橫流何足慮,三尺寒江東陵指。
一是畢方神鳥:在《山海經.西次三經》中,在章峨之山,有一種鳥,型狀如鶴,一足,有紅色的紋和白喙。就是叫做畢方。
《海外南經》:“畢方鳥在東方,青水西,只有一隻腳。”
而《淮南子.汜論訓》中說,木生畢方。因而有說畢方是木精所變的,而形狀是鳥、一足、不食五穀。
《在文選.張衡(東京賦)》中說:“畢方...老父神,如鳥,兩翼一足,常銜火在人家作怪災也。”
《駢雅》:“畢方,兆火鳥也。”
一是螣蛇:《荀子·勸學》:“螣蛇無足而飛,梧鼠五技而窮。”
《後漢書·張衡傳》:“玄武縮於殼中兮,螣蛇蜿而自糾。”
一為吼:《偃曝餘談》有載,形如兔,兩耳尖長,僅長尺餘。獅畏之,蓋吼溺著體即腐。
一為獬豸:古代著名神獸,又被稱為“法獸”。根據《論衡》和《淮南子·修務篇》的說法,它身形大者如牛,小者如羊,樣貌大致類似麒麟,全身長著濃密黝黑的毛髮,雙目明亮有神,額上通常有一隻獨角,據傳角斷者即死,有被見到長有雙翼,但多數沒有翅膀。擁有很高的智慧,能聽懂人言,對不誠實不忠厚的人就會用角牴觸。後世常將普通羊飼養在神廟,用來代替獬豸。
一是夔牛:據《山海經·大荒東經》記載,夔牛是古時代神話奇獸,古時生於東海流波山,“其狀如牛,蒼色無角,一足能走,出入水即風雨,目光如日月,其聲如雷,名曰夔。黃帝殺之,取皮以冒鼓,聲聞五百里。”
《神魔誌異·靈獸篇》中述夔牛者,上古奇獸,狀如青牛,三足無角,吼聲如雷。久居深海,三千年乃一出世,出世則風雨起,雷電作,世謂之雷神坐騎。
《黃帝內經》載:“黃帝伐蚩尤,玄女為帝制夔牛皮鼓八十面,一震五百里,連震三千八百里。”意思是,九天玄女令軍士宰夔牛製作八十面戰鼓,使黃帝在得到九天玄女輔助之後,帶兵與蚩尤大戰於中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