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大量百姓皆扶老攜幼,舉家逃亡。
其中便有一家,複姓諸葛的世家大族。為首之人名叫諸葛玄,其帶領一家老小,以及自己的三位子侄,隨流民百姓一起,逃離琅琊國。這三位子侄,便是二十一歲的諸葛瑾,十三歲的諸葛亮,四歲的諸葛均。由於逃亡百姓太多,隨行隊伍混亂。諸葛瑾與諸葛玄在東海境內,便走散了。諸葛玄帶著一家,往西向荊州避難。而諸葛瑾則往南,打算前往江東避難。
陶謙得知,曹操又縱兵屠戮琅琊百姓,便也派出兵馬襲擾曹操。然數次皆被曹操擊敗,故而陶謙,便龜縮在郯縣。同時派人去小沛,請劉備領兵救援。劉備收到陶謙書信之後,也不遲疑。當即領七千兵馬,趕往郯縣而去。
過了十餘日,劉和等人趕至洛陽。此時洛陽內外,駐紮四個營的河北武卒,還有兩萬軍備齊整的精銳士卒。劉和當即派遣斥候,北上去見麴義與高順,讓麴義渡河,先攻白馬城,再圍濮陽。讓高順從平原渡河,攻取濟北,再攻東平。
劉和與手下眾人商議,決定分兵三路。徐晃率領前營武卒,進攻鄄城,荀攸隨軍。樂進領右營武卒,進攻定陶,戲志才隨軍。張合領左營武卒,進攻睢陽,郭嘉隨軍。
劉和親領後營武卒,以及呂布騎軍,再帶上一萬洛陽士卒,進攻陳留。讓張遼領餘下萬人,留守洛陽,賈詡也留在洛陽。交代眾將,兩日內整軍備糧。趁曹操大軍,此時皆在徐州。一鼓作氣,將整個兗州攻下。眾人便皆拱手領命。
而孫堅之子孫策,在江都為父守孝結束。聞聽袁術在壽春,又攻佔丹陽郡。便趕至壽春城,請見袁術。袁術得知孫策,乃是孫堅之子,便親自接見孫策。孫策開口向袁術說道:先父自長沙北上千裡,於南陽結盟將軍,共討董卓。後先父不幸死於襄陽,未能完成與將軍共謀之大業。策感念先父之恩,欲繼先父與將軍之盟,望將軍明鑑策之誠心。
袁術觀孫策,儀表雄壯,勇毅果敢,日後必成大器。然卻擔心孫策,是否真心效忠自己。故而便想考驗孫策一番,袁術對孫策說道:汝之舅父,吾已任其為丹陽太守。汝之堂兄,吾已任其為丹陽都尉。丹陽乃多精兵之地,汝可投奔二人,吾撥三千金於汝。汝自行招募精兵,成就功業。孫策見狀,便拱手謝過袁術。
孫策在壽春數日,結識了在壽春避禍的呂範。呂範認為孫策非常人,便領百餘門客,皆隨自己向孫策投效。當時孫策之母與弟妹,皆在江都。孫策知曉袁術與袁紹,水火不容。擔心袁紹會加害自己家人。便希望呂範前往江都,轉移自己家人至曲阿。呂範遂趕去江都,想方設法,終不負孫策信任,成功的將孫策家小,全部帶至曲阿安頓。
呂範回到壽春之後,孫策便帶領族人孫河,及呂範等人,一起南下丹陽郡,投靠舅父吳景。吳景也對孫策甚為器重。孫策很順利的在丹陽郡,招募了近千士卒。之後,孫策便在丹陽郡訓練士卒,幫助吳景剿滅丹陽盜匪。
而長安不久前,收到揚州刺史陳瑀,被袁術趕跑的訊息。荀彧幾人認為,若揚州皆被袁術奪下,日後定然成為劉和心腹大患。於是幾人便商議,最後決定上奏劉協,封劉岱之弟劉繇,成為揚州牧。希望劉繇能在揚州,牽制袁術數年,為劉和爭取一些時間。
劉協知劉繇乃是漢室宗親,內心也希望劉繇,能在揚州崛起,將來或許能對抗劉和。畢竟此時劉協心裡,已將劉和當作董卓那般人物了。劉繇接到詔書與印綬之後,便滿心歡喜,快馬趕往揚州。
劉備領兵趕至郯縣之後,陶謙便派曹豹與劉備合兵,一起抵禦曹操進攻。二人合兵兩萬餘人,在郯縣北邊佈防,抵禦曹操進攻。
而徐晃,張合,樂進三人領兵,在滎陽與劉和分兵,各自而去。劉和親領近兩萬兵馬,一路急行軍,直撲陳留。待劉和行至開封之時,張邈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