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安福聽了,只覺得汗流狹背,按照徐世績的說法,這次劫牢實在是有死無聲。可是調動十萬大軍乃是天大的事情,哪裡那麼容易。就算自己盜得楊林的令牌,楊林又如何不會知曉如此大軍的調動,可以說這事連萬一的機會都沒有。
“武兄弟,我知道此事艱難,只是有些是我們明知不可為也得去做。”徐世績道。
武安福使勁點點頭:“哥哥們請放心,我就算豁出命去,也會盡力拖延。”
秦瓊道:“兄弟,辛苦你了。等到事情成功,我們尋找到個落腳的地方,再通知你。你的父母家人都是朝廷眾人,不可洩漏和我們的關係,就先在楊林身邊等待機會吧。”
武安福應了,和二人告別,匆匆返回軍營。一路上十分的發愁,這十萬楊林大軍就好像懸在頭上的利劍,隨時可能落下來把兄弟們都斬殺,到底怎樣才能避開這十萬大軍呢?
武安福憂心忡忡回到軍營,此時天己放亮,剛到營前,就見營中塵土飛揚,他以為是士兵早操,走到營門前,之間無數士兵穿戴整齊,正在集合。
“這是怎麼回事?〃武安福問守門的營兵道。
“聽說是皇上下旨,要出征高句麗。”營兵道。
正文 第183章 裡應外合
大業二年七月,西域各國使節雲集東都洛陽,公推楊廣為“天可汗”,這多少減輕了太子楊昭病死途中給楊廣帶來的悲傷。最讓楊廣高興的還是西域各國的臣服,東突厥始畢可汗在太原一敗之後,實力大損,手下十幾個部落投降隋朝,始畢無奈之下,於七月末親自帶使節百人來東都朝拜。楊廣大喜,正式冊封始畢為東突厥可汗,賜金千兩,絲綢千匹。
始畢稱臣,意味著困擾漢族幾百年的北方突厥從此不再為禍,群臣紛紛上表歌功頌德,楊廣大喜。唯有尚書令蕭禹進密奏,說東突厥乃是為勢所困,並不是真心臣服。楊廣本就對蕭禹不再寵信,見此奏章大怒。時有許國公宇文化及在旁進言說蕭禹依仗輔佐之功,驕橫跋扈,勾結朋黨,獨攬朝政,早有不臣之心,妄圖復辟粱朝。楊廣雖然不信蕭禹會謀反,卻對他頗有厭惡,七月二十八,免去蕭禹尚書令職務,出為河池郡守。蕭禹一去,朝政為五位大臣把持,乃是宇文化及,裴矩,裴蘊,蘇威,虞世基,人稱五貴。
大業二年八月二十,楊廣宴請各國使節,宴會之中,五貴之一的裴矩上奏道:“陛下當百代之末,膺千載之朝,四海廓清,三邊底定,唯高句麗小豎,狼顧燕垂,王度含弘,每懷遵養者,良由惡殺好生,欲與之以德也。臣請伐高句麗,削平天下,收為王土,耀漢族光輝。”
許國公,尚書令宇文化及也奏道:臣聞高句麗國主高元狼子野心,西聯東突厥,西北安撫契丹靺羯之眾,南結倭國,對我燕雲虎視眈眈。且從開皇五年之後,高句麗勾結南陳,再不朝拜我國。南陳滅國後,更不臣我國,大肆興兵,屢擾邊境。高句麗本是萁子所封之地,漢晉之時為郡縣,今乃不臣,別為異域。若不收復,恐遺禍後人。“
這事源自半年多前隋朝和高句麗之間的外交紛爭,高句麗對隋朝一直有不敬之心,如今裴矩和宇文化及提起這事,也是為了警告各國的使節。
始畢可汗聽聞,忙奏道:“天可汗盛名,高句麗國王高元的確派人於我東突厥聯絡,要和臣聯兵一處,侵略燕雲。臣仰慕天朝強盛,嚴詞拒絕,請天可汗明鑑。”
楊廣大怒道:“好個高元,不過是區區跳樑小醜,竟然敢對我天朝無禮。傳朕旨意,命北平王羅藝,靠山王楊林各帶兵十萬,陳兵燕雲。陸知命,朕命你為使臣,前往高句麗,令速朝覲,若不從之,當率突厥,即日誅之。”
鴻臚寺官員陸知命領命帶上使節團前往高句麗,而傳令官也馬不停蹄兵分兩路,一路去北平傳令,一路去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