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了,但是為啥古人不用數字紀年呢,跟公曆一樣的形式紀年?研究中國古代歷史的教授們,是否產生過這個疑問?為啥不用的簡單的數字來紀年,來記錄時間呢?難道古代人不識數麼?我估計很多所謂的教授想到這個問題的時候,肯定會想當然的表現出現代人的優越感,會暗自猜想,古代人就是落後,就是無知,連數字紀年都不會,非要用什麼天干地支紀年,太愚蠢了。有沒有這樣想的人,其實大家仔細想想,古人真的愚蠢麼?…;
首先探討下,古人是否有數字觀念。古代其實已經有數學的產生了。因為有所謂的算經十書。十部算書的名字是:《周髀算經》、《九章算術》、《海島算經》、《五曹算經》、《孫子算經》、《夏侯陽算經》、《張丘建算經》、《五經算術》、《緝古算經》、《綴術》。
這十部算書,以《周髀算經》為最早,不知道它的作者是誰,據考證,它成書的年代當不晚於西漢後期(公元前一世紀)。《周髀算經》不僅是數學著作,更確切地說,它是講述當時的一派天文學學說——“蓋%%著作。就其中的數學內容來說,書中記載了用勾股定理來進行的天文計算,還有比較複雜的分數計算。當然不能說這兩項演算法都是到公元前一世紀才為人們所掌握,它僅僅說明在現在已經知道的資料中,《周髀算經》是比較早的記載。
這些個資料說明什麼,說明古人還是識數,起碼用數字來表達的時間的方法,對於古人來說一點難度都沒有,古人的數學知識完全有能力利用數字來紀年,這一點是毫無疑問的。如果還有疑問的話,讀者們可以具體看看這些算經,其中的複雜程度,早已超越了數字的加減乘除。
所以疑問來了,為啥古代不採取數字紀年呢?為啥不用數字的概念來表達時間?不知道大家有過跟我同樣的疑問沒有?這說明了一個問題,那就是古人對於時間的概念的不同。古人不認為時間是一條直線,也不認為時間是無屬性的東西,古人認為時間是一個複雜的能量場,可以用特定的符號進行表達的。下面具體的舉例子說明。
先說時辰的問題,時辰分為十二個,一個時辰對應現在的兩個小時。這個十二個時辰就是用十二地支表示的,子醜演卯辰巳午末申酉戌亥。前面我講過,十二地支之間有很複雜的關係的。比如申子辰的三合水局關係,比如午午自刑,申巳亥三刑關係,申寅對沖關係,所以地支於地支之間的關係是非常複雜的,地支之間不是孤立的,而是有千絲萬縷的關係的,所以看似沒有聯絡的時間,透過這種方式的紀年變得有聯絡起來。這種時間觀是什麼,那就是時間不是孤立的的直線,而是一個能量場,每個能量點都可以用符合表達出來的,能量點的不同,事物的變換也不同。就是說的萬事萬物之間都是有聯絡的,都是有規律性的,而用天干地支紀年就是透過符號來表達其中的執行規律。所以古人的時間觀要複雜的多,就算用現在的科學觀都很難理解。
對比的結果出來了,用數字表達的時間觀念是一種很膚淺的對於時間的表達方式,是一種很原始的對於時間的邏輯概念,也是比較膚淺落後的對於時間的認識。而陰曆的天干地支紀年是非常複雜的時間觀念,是一種類似時間能量場的表達方式,屬於非常深奧的紀年方式。
現在大家明白八字算命的原理了吧。出生時刻的時間能量表達方式不同,所以造成的人生的軌跡也有根本的不同。所以八字本質上是古人對於時間的理解,也是用天干地支的符號來表達的一種方式。本質上就是對於時間的差異性導致的事物變化的不同。所以出生時刻的不同,時間的能量表達也不同。吉時出生,那麼事物就會朝好的方向發展,兇時出生,就會朝著兇的方向發展,這種時間能量的換算和表達方式是很複雜的,不是長期研究的人是看不出其中的差別的。而具體的吉利與否,是要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