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網發展了二十年,真正被驗證的盈利模式三大金礦:廣告、佣金、增值服務,佔據最大份額的分別是百度的搜尋排名和資訊流、阿里的電商和生活服務平臺、騰訊的遊戲和會員服務。
這才是BAT成為巨頭的底蘊。
既然提前知道這些,那就全都提前佈局唄?
隋波當然也想佔據先知的機會,一舉將三大模式都佔了,一統江湖!
但是,要知道,BAT中的任何一家,在最初崛起時,都曾面對著無數的對手和挑戰。
百度與雅虎中國、谷歌中國的競爭,外界對於競價排名的質疑,業內的抵制;
阿里在電商領域也有無數對手,B2B有慧聰、B2C有京東,C2C有易趣……
騰訊就更不用說了,從最初的QQ到之後的遊戲,每一步都有無數對手,都是靠著騰訊特有的產品經理文化和快速最佳化的“複製”勝出,最後“抄襲”之名響徹江湖,直到3Q大戰才有所改變。
可以說,他們無不是歷經百戰,各自殫精竭慮,手段百出,最終才笑到最後。
隋波很清楚自己的能力。
而且,多線作戰風險太高了,他沒有足夠的資源和能力,甚至精力去全面佈局和戰鬥。
什麼都想要,最終的結果只可能是什麼都沒有,甚至一敗塗地。
前世時,百度做電商和社交;阿里做社交和遊戲;騰訊做電商和搜尋……,全都失敗!
就是很典型的例子。
企業從成立之初,就會形成自己的基因。
能夠在自己的賽道上做到最好就非常難了,盲目擴張版圖,並非明智之舉。
記得前世時,百度老李曾經說過,自己每天早晨5點多就“被機會叫醒”,因為機會多到睡不著,必須決定把哪些機會放棄。
懂得選擇和放棄,是一門大智慧。
那麼,隋波想,自己應該選擇什麼方向呢?
這就需要結合未來的大勢風口,和他現在起步能夠擁有的資源來分析了。
他現在只是個大一新生,資金、人才都缺乏。
還好,透過《第一次親密接觸》,隋波在BBS上和高校裡積累了一些名氣,至少他挖掘想要找的技術人才,應該能輕鬆一些。
搜尋方面,想要找到能和老李相媲美的技術高手,隋波想來想去,國內唯一的選擇就是現在水木計算機系大二的王川了。
只是從技術儲備上落後太多了……
要知道,這時候Robin已經在美國搜信獲得了超鏈分析技術專利,王川只是個計算機方面有超強天賦的大學生。
很難說即使有隋波在方向上的提點,王川是否能在老李1999年底回國創業前,搞出搜尋引擎來……
只能試一試,成固可喜,敗也無妨。
但前搜尋引擎時代的分類導航網站,倒是可以搞一搞的,如Hao123。
在網際網路發展初期,分類導航網站的作用怎麼高估都不為過。
既然放棄了入口網站,又對搜尋沒有十足的把握,資訊類關係的廣告盈利模式就不能作為隋波的未來核心業務了。
再看增值服務模式。
國內網際網路發展歷史,提起社交,增值服務,就離不開一個詞,騰訊。
掌握著國內關係型資料牛耳的巨頭。
QQ,則是網際網路江湖不朽的傳說,唯一從網際網路初期,一直到移動網際網路時代,始終長盛不衰的即使通訊軟體。
看似簡單。
但只要想一想,那麼多年的時間,江湖中無數聰明才智人士,無數的技術高手,為什麼沒有一款即時通訊工具能夠打敗QQ?
僅僅是QQ的先發優勢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