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如此無理要求?”伊願武功高強,“仙戰神”的威名遠播東瀛。小西如安見伊願震怒,急得和施聖傑用倭語交談,俠義盟群雄皆不通倭語,不知所談何意。
施聖傑和小西如安談畢,恭敬道:“王爺,且息雷霆之怒,容小人稟來。”伊願慍道:“且講。”施聖傑道:“王爺,小西使者奉了小西行長密意,與我暗中議妥,咱們不理豐臣秀吉的七條,只管讓小西使者入京,按我們的要求經辦即可,必能使日寇全退出朝鮮國境,如此兵不血刃,何爾而不為呢?”伊願驚道:“兩國和談,並非兒戲,怎能如此欺騙?”施聖傑笑道:“王爺,所謂兵不厭詐,小小倭國,居然敢捋大明虎鬚,且讓其觸下黴頭,以儆效尤如何?”伊願見施聖傑目光閃爍,絕非正派中人,如此不知輕重,置大明國體何在?怒道:“毋須多言,倭國七條,本王作主,一條不允。若要開戰,奉陪到底。”
施聖傑見說不服伊願,心下大急,轉首一望,見朝鮮南人黨領袖柳成龍在坐,大喜,以眼示意。柳成龍原是東人黨第二位領袖。西人黨領袖鄭澈提出立儲之爭,為東人黨挫敗,成了階下囚,在如何處置鄭澈的問題上東人黨產生了嚴重分歧。第一領袖李山海,主張將鄭澈和西人黨參與此事的魁首誅殺,徹底擊潰死人黨。柳成龍為政素來保守持重,反對殺戮,認為撤職即可,毋須殘殺。李柳二人各自黨羽眾多,互不服輸,於是東人黨分裂成以李山海為首的北人黨,及以柳成龍為首的南人黨。此後柳成龍在黨爭中戰勝了李山海,但不幸的是,他推薦的與日軍和談的大臣——禮曹參判兼大提學李德馨(李山海女婿),和談失敗,並未阻止日軍的侵略,故而朝鮮王一怒之下,將柳成龍降為平安道觀察使,與金誠一一起組織義軍抵抗日本。柳成龍臥薪嚐膽,居然率義軍屢次大敗日軍,此後在明朝聯軍的並肩作戰之下,終於將日軍打退,故而柳成龍也為朝鮮王起用,擢為領議政,權傾朝野。
柳成龍既為領議政,地位尊崇,加之他頗為愛國,在朝鮮軍民中素有威望,又老成持重,謀劃謹慎,且是年事已高的長者,故而伊願和明軍對其尊重有加。柳成龍得了施聖傑示意,心下領會。與日軍連年征戰,朝鮮民不聊生,能夠以和議而達到目的,何樂而不為?雖然此和談欺騙之意甚濃,但政治家以達到目標為原則,並不拘束於手段,當下說道:“英王爺,再起戰事,我國兵民苦不堪言,以蒼生福祉為念,不如就依施使者之意如何?”伊願待要爭辯,但一路南來,確見朝鮮黎民流離失所、餓殍載道,大是於心不忍。當下勉強應允道:“如此煩柳大人三思,本王也和諸首領商議之後,再與大人擬定方略。”
(本書新浪網更新地址://vip。book。sina。/book/index_115400。html,若要轉載,請與作者冰原畫蝶聯絡,QQ:460334039。)伊願和俠義盟群雄經過商議,決定以三條回覆豐臣秀吉:一、日軍受封后須迅速撤離朝鮮和對馬島; 二、只冊封不準求貢;三、與朝鮮修好不得侵犯。柳成龍見伊願提出的三條,鏗鏘有力,堂堂正正,完全駁回了豐臣秀吉的無禮要求,並無異議,當下自去與朝鮮王稟報。伊願讓施聖傑將條款講與小西如安聽後,小西如安不敢反對,全部應允。伊願大喜,當下修書內閣首輔張濯,將三條之事言明,並委其準備詔書、金印和王冠王服。施聖傑和小西如安趕到北京,見過皇帝和張濯,見大明百姓富庶,人物*,疆域遼闊,遠非蕞爾不邦的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