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真者渴望著無條件的接納,畏懼著背叛與拋棄,它會拒絕接受失望。
如果否認受到虐待,就不用為自己作戰;如果將自己的過錯投射在別人身上,就不用作出改變;如果接受來自他人的敵意和傷害,就可以不用體驗面對批判、敵意時的無能為力感。
於是,天真者會陷入陰影面,它盲目地信任,不合情理的樂觀,否認著一切自己所不希望見到的事實。
許多宗教傳統都有紀念“失落純真”(fall-f
om-innocence)的儀式。例如,在基督教教義中,人從伊甸園墮入艱辛困頓的塵世。經歷種種磨難,最後總會有救贖者來到,並解救人類,帶人重返天堂。
在方文化中,樂園的失落是一種悟道方式,它象徵以真知灼見將我們自虛幻的假象中解放出來。我們跟隨大師們修行,以證得涅盤解脫而體驗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正如宗教、神話中所示的那般,只有經歷過失望、背叛,體驗幻滅等失落,在不幸中仍保持著信心的天真者,才能免入陰影面,重返樂園,成為睿智的天真者,樂觀信賴卻並不盲目。
倘若在喪失信心,那便是孤兒的故事了。
孤兒
內心的孤兒原型,是由兒時所經歷的遺棄、背叛、虐待、忽視所形成,也包括了老師的不公平、同伴的取笑、朋友背後說壞話、愛人的離去等等。
孤兒的特質,還包括對世界漸增的不信任。比如認為專家的話都不可信、不給紅包醫生不治病、商人會為賺錢而汙染環境、官員全都貪の汙受の賄、社會沒有自の由民の主的存在等。
感受到自己的痛苦、被棄、犧牲與無力的孤兒,往往會拒絕來自他人的救助。他們認為,如同天真者一般的信任,正是引狼入室,邀請別人再來欺騙自己一次的把戲。
於是,孤兒陷入自我孤兒化的迴圈,逐漸墮入陰影。
天真者在被逐出樂園時,曾得到上帝的許諾,只要保持信心,彌補過錯,便可得到救贖。但並不是任何人都能得到救贖,就像神話中的伊斯梅爾、路西弗、凱恩等人物,被永遠的拒絕在了樂園之外。好哥哥
正文 想上架,求各位原諒
這是大神感言,大家看看
以下的東西大家可以不看
20萬字上架後請讀
本人一共從心理學的角度上寫過3篇寫作技巧,都在這裡了:
001:從心理學淺析小說的代入感、愉悅感、期待感
代入感:社會腦與映象自我
請拿出一張紙和一支筆,在紙上畫一個圓圈。現在,在圓圈內上方點兩個點,下方畫一條短線。你看到了什麼?
嗯,一張臉?
如果理性的分析下,根本不可能有什麼人的臉長成一個圓圈兩個點一條線。可是當你看到這圖時,的確會情不自禁的認為這是一張臉。甚至當那條線是向上的弧線時,你會認為是開心的笑臉,向下的弧線時則認為是不開心的臉。
我們隨時都在周圍的環境中搜尋與自身相同的特徵。
覺得周圍黃色頭髮不是很多的人,把頭髮染成了黃色之後,卻發現到處都能看到黃頭髮。狠下心買了一款時裝,穿出門卻發現隨便逛逛街都能見到穿著一樣衣服的人。
這正是社會腦自動收集來的相同特徵。
社會腦無法對自我本身進行定義,它只能在社會群體中定位自己。父母的孩子、某某老師的學生、某公司的職員……這些與他人的關係、扮演的社會角色,便是社會腦對自我定義的方式。
社會腦由大腦中的映象神經元構成。映象神經元就如同它的名字一樣,可以從周圍人身上尋找與自身相同的特徵,可以將自身特徵投射到周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