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式確認各國所負之責任與義務,大體完成對戰後世界格局以及接管之地區的分配。
會議結束之後,王寵惠作為中方代表與英國代表外交大臣艾登交換《中英聯合宣告》包括歸還文物與香港託管,緬甸以及藏南的領土分割等內容,隨後,王寵惠與蘇聯代表莫洛托夫交換《中蘇開羅宣言》檔案文字,蘇方歸還之華夏領土即日生效,但是華夏方面必須履行其承諾的義務,並且消滅上述區域日軍和土匪還有民族武裝部隊,自行解放被歸還的華夏領土,並租借海參崴與旅順一部分作為軍港。
關於租借旅順與海參崴軍港方面蔣介石並沒有什麼異議,只不過在續約方面認為主動權抓在蘇聯人手中似乎不妥,不過文平知道這頭紅色巨獸堅持不了一百年,所以續約之事自然無從提及。
新德里會議可以說華夏取得了重大的勝利,稱之為華夏的節日未嘗不可,但是文平自己心底明白。為了這個所謂的節日華夏付出了怎麼樣的代價,接下來志願軍有兩個主要戰場,即遠東戰場、東南亞戰場就等於集中了兵力和力量在東北與侵略者進行血戰。
而文平的戰略目的不僅僅是入駐東北剿滅殘敵。是要集中兵力與蘇聯進行一場真正的復土之戰,文平知道蘇聯絕不會這麼算了。他們接下來一定會激化兩黨的矛盾,蘇聯方面歸還中國的領土最後還是需要自己去佔領的,而且不能坐享所謂勝利,如果坐等勝利的話就會失去美國的支援,美國人之所以支援華夏就是因為華夏軍隊有被利用的價值,如果失去這個價值,那麼歷史很有可能會迴歸原有的軌道,歷史上美國人為了戰後利益分配提早的出賣了華夏的利益。導致華夏作為戰勝國反而失去了固有領土。
在文平看來無論多麼大的犧牲代價,眼前的一切都是值得維護的,後世華夏人口眾多資源極度匱乏,一切的一切就是因為中華民族缺乏生存空間所致,蘇聯沒有一寸土地是多餘的,華夏更加沒有一寸土地是多餘的,都是一寸山河一寸血肉打出來的,現在為了保衛祖宗留下的基業與土地,文平甚至不惜一死,文平自認是一名民族主義者。誰動了華夏的一寸土地就等於是動了他的命一般。
新德里的夜色無疑是美好的,但是似乎現在還不是享受這夜色的時候,在《新德里四國宣言》的基礎承諾之上。文平與蔣介石同杜魯門進行了密會,密會進行了三分之一,始終是圍繞著美蘇之間的關係,杜魯門直言不諱的告訴文平,雖然有中蘇新德里宣言作為依據,但是蘇聯人翻臉的可能性還是有的,只有華夏軍隊儘快接管進入其承諾歸還的地區,對其進行實際控制方能有效達成中蘇開羅宣言的實質內容,這一部分是文平與蔣介石最為顧慮的。
同時。文平也深深為美國的國家戰略的考慮感到無比的震驚,作為民選總統的美國的國家政策竟然能夠傳承一脈。這在華夏人看來一朝天子一朝臣的政治格局簡直是不可能的,但是美國人確實真的做到了。他們用美利堅精神和意志開始從著眼點打造出一個龐大的全球戰略的氣魄,這讓文平震驚之餘感到異常的巨大壓力,現在還同屬同盟國陣營之時,美國人就開始在國際戰略上拉攏華夏孤立蘇聯,用華夏作為對抗蘇聯的橋頭堡,以換取蘇聯未來對遠東地區的巨大軍事壓力,化解蘇聯對歐洲方面的壓力。
這是典型的禍水東引的戰略,如果不從後世的整體世界格局,尤其是冷戰時期東西方對持的觀點進行分析,恐怕真的沒有人敢於想象美國人竟然有如此的氣魄在幾十年前佈下這個全球戰略主導的大格局。
蘇聯方面虎視眈眈也好,美國人的看似友善幫助實際上是禍水東引也罷,現在的華夏沒有資格去講條件,尚且能夠有被人利用的價值而慶幸,在這種條件之下取得復土的勝利,尤為可貴至極。杜魯門認為華夏將海參崴與旅順租借給蘇聯方面是不明智的,這給予了蘇聯插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