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刺史諸葛恪是大將軍諸葛瑾長子,太子孫登發小。
老爹派朱然將軍到交州平叛,去時趾高氣揚的,結果幾乎全軍覆沒,大敗而歸。
朱然將軍率殘兵敗將回到會稽郡城後,向朝廷上表請罪。
同時宣佈自己身受重傷,需要就地將養,請朝廷恩准暫不回首都覆命。
諸葛瑾一面去向至尊皇帝孫權解釋,一面派人通知兒子諸葛恪,一定要為淮泗集團找回面子。
孫權看在諸葛瑾的面子上,在朝會上壓住彈劾朱然的明奏暗折,暗示諸葛瑾:給一段時間你們,丟的場子,自己找回來。
太子孫登知道了這事後,也在琢磨。
淮泗集團與江東士族,這是東吳朝廷的兩支重要力量。
這些年來,兩者互相爭鬥,內耗太大了。
自己作為太子,代表著東吳最主要勢力:孫氏宗室。將來繼承大統後,要走得更遠,就必須想法子減少他們的內耗。
如果把東吳看成一塊蛋糕,按說,把這塊蛋糕做大,才能使三方利益最大化。
東吳的問題就在於:三方對做大蛋糕這事,無法達成共識。
中原地區,從諸侯王朝政治,被秦始皇帶進皇朝體制,皇帝的權威就是號令天下,一統到底。
皇權象徵物,就是那枚刻著“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個字的傳國玉璽。
曾經,那玉璽就在爺爺孫堅手上。
只不過那時的爺爺,只是個小小的破虜將軍、豫州刺史。不夠資格擁有它。
所以爺爺只得把它獻給老闆袁術,換得3000軍士。
爺爺孫堅就是靠這3000軍士,為大伯孫策打下了基礎。
爺爺死後,大伯孫策也是靠他們先後攻佔了會稽、吳郡、廬江、荊州、豫章等地,統一了江東地區。這才有了一塊根據地。
大伯死後,父親孫權也是因為手上有這些基業,才被魏文帝曹丕封為吳王。
現在,孫氏宗室已經自立皇帝,目標自然是重新得到那塊玉璽、問鼎天下。
在這點上,淮泗集團與孫氏宗室目標差不多。
淮泗集團目標是渡江北上,打回老家去,收復徐州及附近淮泗地區。
他們要實現這個目標,力有不逮,於是把自己的小目標,套進了孫氏宗室的大目標。幫大搏小,也可算是一箭二雕。
而江東士族則對長江以北沒有興趣。或者說,他們對吳國皇帝問不問鼎天下,興趣不大。
他們的理念是江東地區長治久安,四大家族地位永葆。
至於誰坐江山、誰掌玉璽,他們倒不是很介意。
他們這種理念,與淮汜集團的理念,區別非常明顯。
江東士族意思是:你孫氏宗室有本事,江東地區你說了算,只要願給我江東四族留一塊利益,我們就幫你;
否則咱們間只能撕破臉。
就因為這點,他們當年與大伯孫策,就徹底翻了臉。
同理,你孫氏宗室若沒那本事,被曹氏取代、或被劉家幹掉,江東士族也不會太在意。
曹氏來了或是劉家來了,江東士族就換個甲方,與他們商談和平共處之事。
江東士族的態度,不會大肆宣揚。但也沒藏著掖著。他們一直就那樣。
他們也誠實守信,堅守承諾。
江東士族當年與老爹孫權達成共識,扶他上位。此後一直為東吳政權的國防、擴張、建設事業加磚添瓦,不遺餘力。沒有背信棄義。
可以預見,假如有一天,吳國朝廷打不過人家,換了老闆。江東士族對新老闆,也會是這個態度。
自己的父親、吳國皇帝孫權,深知江東士族與淮泗集團的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