萊比錫”號前部的兩門炮廓式150毫米副炮在面對中級海況的情況下便無法射擊。雖然該型艦是作為海上襲擊艦設計的,但是前部火炮如此低效的表現還是令人感到失望。
對此,詹姆斯表示很難做出改進,因為要想避免風浪的影響,一種辦法是換裝炮塔炮,但是炮塔的的重量要遠遠高於炮廓,在噸位不變的情況下只能犧牲其他方面的效能;另外一種辦法是採用短艏樓船型,這會極大影響軍艦的速度和縱向穩性。
因為是實驗艦,所以在入役後,“萊比錫”號展開為期三個月的高負荷動力測試,以檢測水管鍋爐的可靠性;“威森堡”號則主要檢測航海性和火力的強度。
9月份的時候,海軍大臣霍爾曼給威廉打了一個報告,其中指出:“萊比錫”號對於水管鍋爐的嘗試是成功的,測試期間雖然遇到一些技術故障,但只要在鍋爐的生產過程中加以注意,都是可以克服的。他認為,未來的軍艦都應該全部配備水管鍋爐,以從速度上壓倒對手。
報告還大大稱讚了“威森堡”號的火炮佈置十分成功,認為6門210毫米火炮的覆蓋射擊將會在較遠距離上壓制一般裝備4門大口徑火炮的敵方軍艦,尤其是在撤退的過程中,“這一優勢變的無與倫比”。
霍爾曼的報告反映了海軍高層的普遍看法。為了更加充分的吸收這兩條帶有實驗性質的軍艦的經驗教訓,威廉親自訪問基爾,並在海軍司令沃特福德將軍和造船總監亨特里克以及首席設計師詹姆斯的的陪同下,檢閱了“威森堡”號的實彈演習。
沃特福德將軍在德國海軍界是以精通炮術著稱的,這在整體重視魚雷而輕視火炮的德國海軍內部堪稱一個異術。他自己也經常自嘲的表示,能當上艦隊司令純粹是因為運氣好,趕上了海軍將領青黃不接的“好時機”。
1880年代後期,以阿爾伯特王子為代表的老派海軍將領退休的退休,去世的去世,後起的軍官則資歷尚淺。沃特福德則因為資歷上的關係,剛好能補這個缺。
話說德國海軍自建立起,就十分重視魚雷武器的應用和理論的研究,因為在那個年代魚雷是弱勢一方剋制強勢一方的唯一有效武器。
所以,在這一理論的指引下,海軍軍官們普遍重視對魚雷戰術的研究,而輕視無法取得決定性戰果的炮術射術。
沃特福德則是老派軍官中唯一一位十分重視炮術射擊的將軍。
1870年代,當他還在擔任“威廉國王”號槍炮長的時候,便向帝國海軍的締造者阿爾伯特王子建言,建造一型全重炮戰列艦。
黑火藥年代,大小口徑的火炮射速相差不大,火力的投射量主要取決於火炮口徑的大小。沃特福德認為,在1500米至1000米的距離上大口徑火炮是具備統治力的武器,比起不靠譜的魚雷更能給予對手以毀滅性打擊。當然,魚雷的殉爆風險也是他反對使用魚雷的理由。
阿爾伯特王子採納了這一建議,於是就有了後來的裝備6門280毫米重炮的薩克森級戰列艦。
1885年起,他開始擔任德國海軍司令,上任後,他一改全軍重視魚雷的風氣,對於炮術理論的研究和炮術指揮以及炮手的培養都被提高到一個全新的高度。
此時,正值無煙火藥和黑火藥的更替年代,炮架技術和復進機構的設計也取得突破性進展,輕型火炮的速射化終於到來。
1891年的波羅的海海上戰鬥,德國海軍對於炮術和速射炮的重視終於得到了回報,不僅在在巡洋艦的前衛戰中打出了2:0的好成績,而且在其他幾次小規模交戰中,均是以俄艦的被迫撤退而告終。原因就在於,德軍艦炮在4000米以外便能以極高的命中率打中俄艦,而俄艦卻難以在這個位置上取得命中。
演習是在基爾港外的波羅的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