式大型戰列巡洋艦。
此一階段,世界各大國之間的總體關係趨於和諧。在美洲,法美之間關於巴拿馬運河達成協議,美國政府以兩億美元的代價取得運河51%的股權以及在運河兩岸駐軍的權力。法國人折騰了三十年,費盡周折的巴拿馬運河專案終於取得了一個令各方滿意的結果。
英美之間雖然就加拿大市場準入問題存在較大分歧,但是1904年後,布萊恩總統在他的第二個任期透過大幅下調關稅,獲得了英國的理解,從而和加拿大結成較為緊密的貿易關係,同時美國和歐洲各國之間的貿易都大幅增加,在英國自由黨堅持自由貿易的政策之下,各大國之間並未因為市場準入或者貿易壁壘發生過多的摩擦。
1910年隨著馬來亞和印尼首批開墾的橡膠園開始產膠,國際天然橡膠價格大幅下跌,其中不乏威廉的刻意壓制。在此前的近十年中,作為全球橡膠的主要壟斷者,威廉在西非的橡膠園獲得了總計高達5000萬英鎊的利潤。為了繼續維護自身的壟斷地位,威廉在東南亞出產橡膠後果斷壓低了橡膠價格,希望由此阻止橡膠種植業在當地的快速發展。
總體來說,德國依靠自身的強大實力,外交靈活的外交手段,爭取了長達十年之久的和平。作為美西爭端和英布戰爭的既得利益者,威廉對此感到滿意。
但是從1910年開始,世界再次變得不安靜起來。
首先是日本扶持臺灣豪族發動反清起義,而後,利用兩江新軍被派往臺灣的機會,浙江光復會策動了杭州事變,在杭州停靠的新軍第一旅宣佈“反正”,他們利用光復會提供的彈藥,迅速攻下杭州城。
風雨飄搖的大清朝終於被這最後一根稻草所壓垮。在英德國兩國公使的建議下,保慶帝下詔遜位,延續270年的清王朝壽終正寢。不過,保慶帝這只是以退為進的辦法。北方六鎮新軍依然終於皇室,保慶帝在登基以後的政治改革也獲得了民族資產階級的支援,所以以此為契機,皇帝放棄了大一統和**主義,以五族共同的形式組成東亞聯邦。其中漢地十八省改稱中華共和國,東北改稱滿洲國,新、甘、寧成為回鶻斯坦,內外蒙合稱蒙古國,三大藏區也統合成為西藏王國。
保慶帝對各國享有宗主權,稱為國家元首,同時也兼任滿洲國國王,這一點和德國的體制如出一轍。
聯邦首都設於熱河,北京則為中華共和國首都。
中國政治局勢的突變,引發了列強間,尤其是俄日兩國的激烈紛爭。按照日本政府一貫的對華政策,聯華抗俄是其主要目標,次要目標則是尋找合適的機會將臺灣從中國版圖分裂出去。
布林戰爭結束後,俄國政府在英國的支援下加緊對中國北方的控制,雖然巴黎會議上,德國承認俄國在中國長城以北地區享有優勢地位,但是維護中國形式上的統一和領土完整也是德國所堅持的。
在中國大一統的情況下,俄國在北方的地位問題還不是那麼惹人關注,但是當帝國分裂後,長城以北地區分成三個彼此獨立的政治實體,而且都和中國的主體——中華共和國分離開來,如此就使得俄國在該地區的地位問題凸顯出來。
1911年,俄國政府幹脆一不做二不休,藉口中國分裂的事實,宣稱巴黎條約已經不再適用於當前的情況,進而向各國暗示:沙皇將在適當的時機兼併中國長城以北地區。
俄國的主張自然遭到日本的激烈反對,不過沙皇為了實現“黃俄羅斯”的霸業,在遠東地區努力經營了十幾年,豈能因為日本的反對而就此收手,兩國矛盾隨即升級。
這一次,英德兩國都意識到俄日之間的矛盾已經到了難以調和的程度,一方面,日本的實力比甲午戰後大大增強,尤其是海軍實力遠遠超過了俄國的太平洋艦隊;另一方面,隨著北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