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學會了用計謀。可這,並不是他所喜歡的事情。
和人要以誠相待,要推心置腹。
這是董俷在上一世就堅持的一個信念。
即便是重生於這個時代以後,在大多數時間裡,他還是保持這樣的信念。憑此,他結交了好兄弟,好部下。可是如果有一天,連這些人也要用手段的話,那實在是……
薰俷不想這樣,因為那樣子過活,真的好累!
初平二年二月末,殘破的 陽,開始了大規模的修繕。
京兆地區地一場大戰,實際上對當地的百姓並沒有造成太大的危 害。當一批批俘虜被押解往安定的時候,所有地人都露出了舒心的笑 容。在他們看來。至少在今後地日子裡, 陽不會再遭遇戰火。至於朝堂上的爭鬥,和平民百姓又有什麼關係?
豫州等地的百姓因流寇戰亂而流離失所的時候,京兆地區卻聚集大批的流民。
如何安置這些流民,成了董卓一系人馬在經歷大戰之後,首先要面對的問題。
因為眾多流民聚集在 陽周圍。勢必會對整個司隸地區造成很大地影響。薰俷在和羊續、法衍相商之後,擬出了他自立門戶之後的第一份奏摺,以解決這種狀況。
往年,流民聚集,大多是朝廷賑濟錢糧。
可實際上呢,流民往往因為這些賑濟
越多。畢竟不勞而獲的感覺,還算不差。
如此惡性迴圈,本就緊張的國庫又能支撐多久?
薰俷的奏摺。一共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個部分是以工代賑。由於流民過多,而朝廷也需要大量的人手來進行修繕。
招募流民重修關城,就可以獲得足夠的食物。
這樣一來,即可以解決李儒手中人手短缺的窘況,又可以安置一部分流民,無疑是一件大好地事情。
第二個部分則是建議在京兆屯田。
這個主意是由法衍提出,正值春耕好時節,京兆的確因早先的戰 爭,還有董卓對 陽大戶的血腥殺戮,造成了大量的土地荒蕪。屯田之法。只招收精壯。在一方面可以加強京兆地區的兵力,穩定司隸局 勢;另一方面,則可以消化一部分流民所造成的隱憂。
屯田之法自漢武帝時期就已經出現,不過當時主要是為了蓄養戍 卒。
京兆地區的屯田,卻是漢以來的第一次。由官府出官牛,每畝地需要交納十鬥糧草。京兆地區空閒有近四十萬頃的土地。按照羊續地計算,可以吸納至少三十萬流民。
按照十抽一的比率,京兆地區一下子就多出了三萬屯田軍。
且不說這三萬屯田軍能有多少的戰鬥力,至少在很大程度上,緩解了京兆防禦的壓力。
薰俷奏摺中的第三部分,是遷移流民。
將滯留在京兆地區的流民,大規模地向邊塞遷移,特別是五原、梁山、北地一線。
大批的漢民湧入邊塞。可以進一步的同化邊塞胡人。
數量上的優勢,足以令漢民在邊塞立足。北地、石城靠近朔方,而河套地區,卻是一個巨大的糧倉。土地肥美。水草豐滿。舉法衍的統計,河套至少可以吞下百萬流民之巨。不但能緩解關東地區的流民隱 患,還可以加強對邊塞的控制,一舉兩得。
不管楊彪黃宛等士人對董家如何地不順眼,可是在看到董俷的奏摺後,也不得不連連稱讚。
也許真的是老天都在護佑董氏一門。
五十萬大軍沒有對董卓造成衝擊,反而令其勇武之名傳天下。
而這個董俷,即可以領兵打仗,也能夠處理內政,難道說,是天要亡當今士族嗎?
薰俷的奏摺,被稱之為平流三策,很快就獲得了絕大部分人地相 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