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當初輔家家主與白明簽署的契約,輔家在與趙國的戰爭結束後,就按照市場行情為秦國採購、運送戰略物資。
也就是說,之前秦國與趙國交戰時,輔家是義務出力。從現在開始則是正常商業貿易往來。
由於秦國目標是掃滅六國、一統天下,因此所需戰略補給是天文數字,時間也不是一年兩年。
本來,秦國攻城掠地,自然就繳獲大量財物,同時也獲得當地稅收。按說秦國軍隊不缺物資。
但事實是:戰爭繳獲的物資,大部分用來撫卹烈士和獎賞軍功。而戰爭兼併的土地,由於戰禍,暫時能收到的稅貢很少。
因此,秦國並沒打算中斷西域補給線。而且,保留這麼一條重要的補給線路,將來東邊搞定後,對西域動手時,這可是大大的助力。
何況,西域補給線提供的馬匹、羊群、香料,本就是中原地區稀缺的物資。
因此,輔家在志願軍東征歸來後,與秦國的貿易更加深綁了。僅僅這一項,家族財富就急劇膨脹起來。
輔家家主牢記祖訓,感恩當初祿王收留之恩,將東方貿易獲利的三成作為稅收,上繳給樓蘭國主。
這一招很管用。一方面化解了祿王的擔憂,拉近了祿、輔兩家的關係;二是充實了樓蘭國國庫,有利於國家建設;三是對外明示了輔家對自己的定位,不會威脅祿家國主之位,有利於樓蘭國的安定團結。
祿王也非常識趣,儘可能給予輔家政策便利。
輔家每兩月押送一批物資東行。押送隊伍包括衛隊和牧民,大約是衛隊200人,牧民300人。
押送隊伍執行一趟任務,回來就放假休息一個月。
來回一趟得三個多月,而每兩月都要按時出發一隊。這樣,輔家需要的衛隊和牧民數量相當龐大。
幸好祿王給予鼎力支援,斡旋加威懾,壓制住野利家族和呼延家族的不滿與非議。
其實祿王的做法是最明智的。
輔家那是為秦國辦事。可以說,如日中天的秦國就是輔家的後臺。
何況,輔家並沒表示出貳臣之心。相反,還客客氣氣上貢三成利潤。
再說了,樓蘭國其餘三家如果對輔家不服,即便秦國不干涉,就算祿家、野利家、呼延家三家聯合,如今能不能打得過輔家,還不一定。
因為,此時的輔家,衛隊數量多了不說,裝備不可同日而語。
自願依附的小族,忠心耿耿的牧民,也是非常之多。
這自然是因為輔家雄厚的財力和大方的做法導致的效果。
小族、牧民都不是傻子,輔家是為東方的龐然大國做事,得罪輔家無異於找死。
野利、呼延兩家也不是要反對輔家,而是希望在東方貿易中分一杯羹而已。所以祿王壓一壓,他們也不敢怎樣。
輔家上層明智、齊心,下層滿足、感激,穩穩當當發展壯大的同時,也絕不染指祿王的地位。
過了一段躁動期,樓蘭城、樓蘭國安定下來,進入高速發展軌道。
之前,秦國在掃滅西戎12國時,將秦國與樓蘭國之間的月氏國趕到了西南、烏孫國逼退到西北。有意形成秦國和樓蘭國之間的真空地帶。
月氏國不想惹中原王朝,有意識地往西南發展、移動,離中原越來越遠。
但比樓蘭國大許多的烏孫國則不然。
月氏國西遷後,秦國忙於東征,無暇顧及這一邊。烏孫國便蠢蠢欲動,逐漸往東南蠶食。也就是偷偷摸摸佔領秦國與樓蘭國間的廣大空地。
輔家商隊之前是儘量避開北部烏孫國地界,靠近南邊無主地域行走。
但漸漸地,隨著烏孫國國界南移,輔家商隊受到的騷擾越來越頻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