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拍攝到的一幅幅溶岩壁畫的奇思妙想中,柳聞鶯也堅持要循著柱形的廊洞前行,還想探個究竟,找到更美更傳神的壁畫。於是李總帶領礦工仍舊在前邊探路,佈線安燈。其他人員按部就班,各司其職。“神舟飛天”、“嫦娥奔月”、“萬水千山”、“鄭和航海”……各種款式的溶岩壁畫接連又找到了許多。等到發現亮光大家以為找到溶洞出口的時候,才突然明白是轉了半天又回到了聚仙橋下口的原處。整整兩個多小時過去了,探洞的人員是在圍著一個巨大的圓柱體轉圈呢。孟凡教授告訴大家說,這個發現溶岩壁畫的圓柱體,在地質構造學上叫陷落柱。在其它地層構造中,比方說煤礦採掘,也偶然會遇到類似現象。
“太有說服力了。”李總也以幹煤礦的親身經歷予以佐證,“陷落柱採煤是煤礦的一大攻關課題。”
在大山的腹中,居然會有迷宮一樣的自然構造。這讓大家既興趣又興奮。既然轉了個圈又回到了原地,蓋三縣就建議大家稍事休息,每人發了一瓶礦泉水,連喝水帶議論下一步的勘查路線。
38。白骨
稍事休息之後,探洞的隊伍復又來到大裂隙下敞露著三個洞口的大崖壁前。三個洞口最高處的一個在絕壁上足有幾十米,沒有云梯和棧道根本無法上去;最低處的一個坡陡路窄一路急下,用幾盞礦燈集束向下探照,不僅能看見沉積層和淤泥,還能聽到隱隱作響的水聲。就目前的準備工作情況來說,最好的辦法還是從崖坎上爬幾步,從中間的洞口續探最穩妥。一直擰著玉石嘴黃銅煙鍋吸悶煙的蓋老漢終於發話了,他說:“我思摸了這半天,歸底還是想起來了。爺爺給我說過,這三個洞口高處的叫天門,低處的叫地門,中間比較好進洞的叫人門。剛才大家夥兒轉了一圈又回來的叫磨盤洞。這就對了,眼下恐怕也只有從人門才能進洞裡哦。”
第三章 河源探險(25)
大家都一致贊成老漢的主張。
李鐵柱說聲:“上吧!先佈線照明,測一下風速和氣體,領導們再上。”
幾個礦工提著線軸帶著礦燈,七手八腳蹬坎扒巖,一轉眼就都上去了。李總雖然年逾花甲,因為下了幾十年礦井,練就了鐵腿銅爪,爬巖鑽洞仍舊極為利索。喬峻山支書雖然彎腰駝背,爬巖登坎依山就勢正當其便。顯出吃力和力不從心的倒是市直機關這幫喜歡遊山看景的年輕人。最讓大家交口稱讚的還是蓋老漢,以其古稀之年的身子骨,爬巖鑽洞居然毫不費力。原本蓋三縣想攙扶著老漢登坎進洞,可老漢頭搖得像撥浪鼓:“當爹是個瓷器花瓶?怕摔打我?”結果是蓋老漢很輕鬆地就爬上去了,反而轉過身來又拉了閨女一把。
父女倆最後才進洞。礦工們已經把線纜扯開,接線合閘的熟練程度就如同各自閉著眼也能穿上自己的衣服。插銷插上,雙管新聞燈一亮,人們才驚異地發現,這“人門”裡並不是個一般的山洞,而是一個足可容納數百人的圓拱形大廳。周圍洞壁石花石幔如瀑似幕,“傘”形的洞頂上千奇百怪的鐘|乳石流光瀉銀。洞頂中央是一個喇叭口的形狀,讓人立即便想到像是女媧補天的地方。洞底是天然的水晶石岩層,極為平整。孟工說:“這水晶石地板打磨一下,可以亮得照出人影了。燈光音響裝飾一下,冬暖夏涼,是個不錯的天然歌舞廳。”
魯市長對旅遊局長張帥說:“真沒想到這聖賢洞裡龍宮地府,寶物多多。我們夏河市的旅遊業要全力開發,爭取打出一張至少是中國北方的溶洞王牌。”
蓋老漢並不參言大家旅遊開發的議論探討,只是極為用心地在大廳裡轉圈尋覓。“人”字形的洞口兩側蹲著兩尊巨石,從洞中向外看兩尊巨石的背影,頗似左雄獅右猛虎地在嚴守洞口的“人門”。
因為要拍溶洞旅遊開發的專題片,攝像記者就極其認真地逐段將洞內景物情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