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和氛的變化,使釉面產生奇特的花紋。這些釉面花紋與華麗的彩繪或繁縟的雕飾不同,它們是釉料在一定的溫度和氣氛中產生變化的結果,似為“窯神”之作,產生了特殊的藝術魅力,陶瓷工藝界稱之為“窯變”。由於非人力所為,因而更顯名貴。”
吳天緣這幾天跟著大家一起研究建窯窯變,難度很大,主要是溫度和釉料配方很難掌握,一星期下來燒了十幾窯,真正成功的曜變寥寥無幾,失敗率極高。
“咱們這幾天燒建窯黑釉普遍採用蘸浸法,一次性施釉,且釉層普遍較厚,釉汁肥潤。由於建盞都用正燒,故口沿釉層較薄,而其內底聚釉較厚;外壁往往施半釉,以免在燒窯中底部產生粘窯;有餘釉在高溫易於流動,才會有掛釉現象,俗稱“釉淚”、“釉滴珠”。”
老唐分析道:“經過老闆的秘方,現在釉淚基本已經破解,成品率能達到一成,這已經很不容易了!”
“不過除了釉淚,建窯還有其他五大窯變,烏金、雜色、兔毫、油滴,最神奇名貴的曜變!”
幾個人陷入沉思,可以說一個星期才剛剛入門,建窯最珍貴的就是兔毫和曜變,在日本都是國寶。吳天緣不幹拉倒,要幹一定要幹到極致,曜變才是最後目標。
他也知道,就算是全部破譯完秘方,曜變天目也是萬里挑一的珍品,更準確的說是老天爺賞賜給人類的禮物!
耿老安慰道:“大家不要氣餒,咱們進度已經很快,下一步就是研究烏金釉。建窯有的表面烏黑如漆;有的則黑中泛青,一般來說醬黑釉釉層普遍較薄,光素無紋,早期建盞的釉色多屬此類,釉面略顯呆板,黑而不潤,極少掛釉。建窯烏金釉釉層普遍較厚,“色黑而滋潤”,上乘者亮可照人,表現出莊重素雅之美。”
老唐拿出家傳配方道:“鉀長石20,石英12,高嶺土10,碳酸鈣10,白雲石10,金紅16。”
吳天緣也拿出剛整理出來的配方道:“我這張前面跟你的一樣,但後面又多加了滑石12和氧化鐵15。”
“下午咱們還是實踐檢驗效果,建窯要打入日本市場,主要就是四類。”耿老分析道:“烏金釉和釉淚是入門級別,畢竟它們成品率高一些,適合中產階級收藏盤玩。而兔毫和油滴是高階產品,成品率低,變數大,資深藏家最喜歡。至於曜變,那是珍品,可遇不可求的寶貝!”
兔毫是建窯最典型的且產量最大的產品,以致人們常常習慣以“兔毫盞”作為建盞的代名詞。所謂兔毫,就是在黑色的底釉中透析出均勻細密的絲狀條文,形如兔子身上的毫毛。
由於窯變等因素影響,兔毫形狀既有長、短之分,粗、細之別,顏色還有金黃色、銀白色等變化,俗稱“金兔毫”、“銀兔毫”等。
宋微宗在《大觀茶論》中寫道:“盞色貴有青黑,玉毫條達者為上。
油滴是宋代文獻中所指的“鷓鴣斑”,所謂油滴,是指在烏黑的底釉上散佈著無數具有金黃色或銀灰色金屬光澤的小斑點,故又有“金油滴”、“銀油滴”之分。
這種斑點多為圓形,大小不一,大者直徑一般為三、四毫米,最大者達一厘米。者僅一毫米,甚至細如針尖,形如沸騰的油滴散落而成,使人眼花繚亂。
油滴也是一種結晶釉,燒成難度較大,成品率低,傳世或出土很少。日本靜嘉堂文庫美術館收藏的一件南宋油滴天目碗被視為國寶級文物。在日本文獻記載中,“油滴”是僅限於“曜變”的名貴瓷品。在現代收藏界,油滴也是建盞中可遇不可求的珍品。
曜變一詞在《禪林小歌》中就有記載,成書於十六世紀前期的《君臺觀左右帳記》中,把建盞珍品劃分為若干等級,其中將“曜變”列為“建盞之至高無上的神品,為世界所無之物。
所謂曜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