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據國防部、總參謀部、海軍部和海軍參謀部的幾次聯席會議的討論結果,《紅色方案》是一份以防禦為主的方案——德國將在法國、比利時和盧森堡邊境修建一道用於防禦的“齊格菲”防線,以對應法國的“馬奇諾”防線和協約國可能發動的進攻。
不過由於財力有限,“齊格菲”防線的堅固程度遠遠不能和“馬奇諾”防線相比。
這條全長達630公里的防線,主要是由障礙地帶、主防禦帶和後方陣地三部分組成,縱深35到75千米。障礙地帶主要是雷場、刺鐵絲網、防坦克壕以及“龍牙”系統。這是一種多列角錐形鋼筋混凝土樁砦,主要用於阻擋坦克推進——修建這條“齊格菲”防線的理論依據是赫斯曼提出的《大縱深彈性防禦論》。也就是說,這是一條反機械化突擊的防線!
除了擁有防坦克壕和龍牙之外,在障礙地帶之後還修建了許多鋼筋混凝土和鋼鐵裝甲的永備工事,配備了機關槍和反坦克火炮。不過卻沒有如“馬奇諾”防線一樣配備大量的結構複雜的大型要塞工事和裝甲炮塔。但是整條防線使用的混凝土和鋼鐵,都要超過法國人的“馬奇諾”防線,各種防禦工事的數量更多達11860個,也遠超“馬奇諾”防線。
實際上,歷史上的靜坐戰和這條“齊格菲”防線的存在是有極大關聯的。如果法國人真的對“齊格菲”防線進行強攻,恐怕損失會大到讓人難以承受。
在後來的歷史上,這條“齊格菲”防線在戰爭末期,德軍大勢已去的情況下還阻擋了火力強大的英美盟軍整整五個月!如果換成1939年,讓法國人單獨去進攻“齊格菲”,只怕連後面的《曼施坦因方案》都用不著,德國人走一戰的老路就能輕輕鬆鬆打垮法國了。
雖然知道後來“靜坐戰”,但是赫斯曼還是不敢去幹預“齊格菲”防線的施工——這是關係國家存亡的事情,多打點保險因素還是好的……
而且《紅色方案》也不是赫斯曼主管的事情,而是有總參謀長哈麥施坦因大將親自負責。赫斯曼分管的則是《綠色方案》這一塊。
而在赫斯曼主導下的《綠色方案》和歷史上的版本肯定是不同的。
首先,這就不是一個以使用武力吞併捷克斯洛伐克為主的方案——而是一個政治、外交、諜報和軍事手段互相疊加的綜合方案。和歷史上不一樣,整個行動是控制在總參謀部手中,而不是由總理阿道夫。希特勒掌握。
其次,吞併的順序也不一樣。在赫斯曼制定的《綠色方案》中,第一個被德國吞併的不是奧地利,而是捷克。而且,吞併捷克行動也不是從蘇臺德德意志人鬧事開始的。
而是從德國、義大利、蘇聯和日本在國際聯盟中展開秘密合作開始的。(未完待續。)
第224 綠色方案 三
“西班牙大選的日子定下來了?”
“定了,1936年1月,政權交接是1936年2月。”
“民調?”
“左yi陣線佔相對優勢,西班牙左yi的力量本來就強,上一次是因為左yi聯合陣線在大選前瓦解,才讓右yi聯盟贏得大選。不過這一次左yi共和派已經團結起來,民眾也被過去幾年的右yi統治激怒,準備大幹一場了,看來可以當選。”
措森總參謀部的一間會議室內,赫斯曼步兵上將正在一次會議上聽取軍事情報局局長卡納里斯的彙報。參加這次會議的都是所謂“綠色方案小組”的成員。包括赫斯曼、古德里安、凱塞林、曼施坦因、卡納里斯、哈爾德、莫德爾、隆美爾、法爾肯霍斯特、蒂佩爾斯基希等人。
由於現在德國的統帥權在魯登道夫而不是希特勒之手,因此德軍的指揮體系也是一戰式的——是大總參謀部統領一切,而不是設立一大堆統帥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