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爾接著說:“還有原屬於第9集團軍的第1騎兵師,還有黨衛軍第5坦克營、黨衛軍第5裝甲炮兵營、黨衛軍‘北方’團、黨衛軍‘瓦隆’旅、黨衛軍‘芬蘭’營和匈牙利機械化軍,以及3個煙霧發射器團。這些部隊將會組成一個臨時的軍級裝甲集團,稱‘萊茵哈特’叢集。”
然後他又對胡貝少將說:“其中5個重灌甲營、黨衛軍第5坦克營、黨衛軍第5裝甲炮兵營、黨衛軍‘瓦隆’旅、黨衛軍‘芬蘭’營將組成一個師級裝甲叢集,稱‘胡貝’重灌甲師,由你來指揮。”
“果然不錯,”萊茵哈特點點頭,又問,“沃爾特,你打算怎麼用這個軍級裝甲集團呢?”
“發動一場短促突擊。”莫德爾說。
“在什麼地方?”
“萊吉奧諾沃…沃沃明一線!”莫德爾說,“現在蘇軍在華沙城的中路和南路都取得了進展,只有北路按兵不動,這意味著他們正在積蓄力量,準備來場大攻勢。而且空軍偵察發現,最近蘇軍正在沃沃明周圍集結重兵,所以我想來個先下手為強,搶在他們發動進攻前發起反攻。”
搶在敵人發起攻勢前先下手的打法,在機械化戰爭時代是比較有利的。因為機械化戰爭時代將究的是“大縱深攻防”,防禦一方的縱深很大,幾十公里的防禦縱深是起碼的,就是上百公里乃至兩百公里的縱深也不是不可能。而進攻一方,則要儘可能往前壓,而且還會在靠近前線的地方大量囤積物資,以確保攻擊動能不被己方的運輸線消耗。
在這種情況下,攻防的轉換是很慢的,不可能頭一天還是攻勢狀態,轉眼就擺出大縱深防禦了。
而處於進攻狀態下的軍隊,如果突然遭到對手的打擊,而不能以攻勢瓦解敵方,那麼就會很快陷入極度被動。歷史上蘇聯紅軍讓德國人突然暴打一頓,就有這方面的因素存在——當時的蘇聯紅軍並不是大縱深防禦,而是把部隊大量集中在邊境線附近,這是典型的攻勢佈局。
莫德爾頓了頓,又說:“如果我們在萊吉奧諾沃…沃沃明一線的反擊再次取得成功,那麼蘇軍統帥部很有可能會認為我們即將在華沙附近發動反擊,從而將更多的兵力向華沙集中,為北方集團軍的進攻創造出最有了的條件。”
……
北方集團軍群的反擊準備一直在緊鑼密鼓地進行之中,根據“藍色計劃”這個集團軍群的主要任務就是透過嚮明斯克、佈列斯特和列寧格勒三個方向發動反擊,以打破蘇軍對波蘭的進攻,重創蘇軍的攻擊部隊。
不過這三個預定的反擊目標是選擇一個、兩個,還是三個同時進行,卻是存在多種預案的。
而在這三個目標中,距離可能的攻擊發起地——波羅的邦或立陶宛大公國的某個交通樞紐——最近的是白俄羅斯的首都明斯克,那裡也是蘇聯西方面軍的大本營所在,囤積著大量的軍用物資,周圍還有早年修建的屬於斯大林防線的大量防禦工事存在。
另外,蘇聯的預備隊方面軍就集中在斯摩稜斯克,隨時可以增援明斯克。
因此德國裝甲叢集要突破到明斯克附近問題不大,但是要攻佔明斯克卻不容易。
而距離波蘭前線最近的佈列斯特則是蘇聯發動大雷雨突擊的出發點。那裡原本是波蘭人的要塞,在1939年為蘇聯奪取,隨後被經營成了蘇軍在西線前沿最重要的據點。根據情報,蘇軍在那裡存放了大量的物資,是可以支援西方面軍的主力進行長時間的作戰。
也就是說,哪怕明斯克陷落,西方面軍和莫斯科的聯絡中斷,西方面軍也能依靠佈列斯特的物資維持作戰,並且向烏克蘭方向轉進。
而要奪取佈列斯特,對北方集團軍群而言困難是極大的。因為佈列斯特距離北方集團軍群發起反擊的各個可能的地點,至少有250公里。而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