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舉個簡單的例子:
電子商務可以對美宜佳的“貨架”進行延伸……
一般來說,一個門店承受多也就是1500款商品,但是透過網站,就可以將美宜佳總倉裡的商品都展現出來。
這樣,顧客可以在網上訂購鄰近門店沒有的商品,第二天便可到指定的鄰近門店去取貨。
這樣一來,面積僅十幾二十平米的分店可以‘裝’下更多的貨架和商品。
這就等於說,每個門店其實都是一個大超市,能夠為使用者提供更多的商品選擇……
另外,據我所知,
美宜佳近期正在進行快速擴張,不知道需不需要資金?
我對投資美宜佳,很有興趣!”
隋波的話,讓葉志堅很驚訝。
目前美宜佳已經實現了統一採購、配送、POS系統,極大的改善之前加盟店管理混亂的局面。
但是隨著業務擴張到全省。
一方面,需要在採購、供貨、物流、管理上下大功夫;
另一方面,在現金流方面,美宜佳現在的確也是非常緊張。
加盟連鎖的模式,相比自營店,好處是開店成本低,還能收加盟費。
但是,葉志堅為了和國外的便利店連鎖巨頭競爭,一開始在降低了加盟門檻。
和7-11高昂的加盟費與“階梯式抽成”不同,
美宜佳從一開始,就決定走特許加盟形式擴張,只需一次性投入最高20萬元的開店成本和人工,即可開店當老闆。
而美宜佳則將自己,定位於零售商+批發商的雙重角色:
一邊對接供應商,另一邊為加盟門店提供供貨服務。
美宜佳利用大批次採購優勢,使門店供貨價得以與市場持平,同時賺取加盟費。
同時,除了供貨之外,在物流、倉儲、配送等環節,也為加盟商提供支援。
不過,這樣一來,相比不算太高的加盟費和商品利潤……
物流和倉庫都是重資產投入!
隨著加盟店業務版圖的擴大,這方面的投入也會越來越大……
像超市、便利店這種零售連鎖企業,無論什麼時候,資金缺口都很大!
而同時,
美宜佳這樣的便利連鎖企業,卻在資本市場上並不受歡迎……
原因很簡單:
首先,最主要原因在於,便利店開店模式帶來的成本損耗居高不下:
你要給員工上五險一金,理論上要籤正式的房租租約,這背後帶來大量合規方面的損耗。
而且,直營模式下職業經理人做的決策行為;加盟模式下夫妻店、個體工商戶的商業決策,在選址、經營各方面的效率都有先天的、不可逾越的損耗。
而這種效率損耗,在對接資本市場的時候,就會進一步放大!
其次,便利店連鎖企業大部分都是區域性品牌。
一個成熟市場、一個區域的連鎖,只有有限的幾百家店,其實對資本來說,價值非常有限。
第三,便利店連鎖企業自身綜合能力也欠缺。
以單店日銷售來看:國內連鎖企業的生產效率是5870元平均日銷售額,臺灣達到了1.5萬元,日本達到了4.2萬元,差距非常大……
這也是為什麼像家電連鎖的國美、蘇寧,甚至永樂,都在拼命全國擴張,同時還要上市募集資金。
而像美宜佳、全家、好鄰居等便利店連鎖,卻一直都在資本市場上,鮮有表現,無人問津。
事實上,
只有等到便利店連鎖的商業模式,由銷售代理型零售業者向社會服務型零售業轉變,便利店的價值才被真正激發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