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大,在歐洲要排在法國和蘇聯之後,大部分火炮的效能也不算優秀。
問題當然還是出在《凡爾賽條約》上,長達十幾年的“無訂單”時代,成功重創了德國的火炮研製和生產——軍工技術進步和別的技術進步一樣,是離不開訂單支援的。沒有軍方的大訂單,克虜伯公司和萊茵金屬公司是不可能大筆砸錢去開發新式大炮。
不過赫斯曼並不在乎德國炮兵實力的不足,因為他知道缺乏機動性的大炮在機械化戰爭的時代沒有太大用處——特別是現在德國空軍受益於空冷式發動機技術的領先,擁有比歷史上更大的優勢,敵人的那些牽引火炮,只不過是空軍的活靶子而已。
“捷克斯洛伐克軍隊的火力也不過如此,波蘭人的步兵師還達不到這樣的程度。”赫斯曼眯著眼睛對希特勒說,“而且在8公里的戰線上部署一個師,附近還有兩個可以隨時增援的團,這樣的防禦部署,是絕大部分情況下做不到的。”
希特勒沉默著點點頭,這時遠處傳來了悶雷一般的轟鳴聲。
“炮擊開始了?”希特勒問。
“對,開始了,”赫斯曼說,“45分鐘後,坦克突擊也會開始。總理,演習總指揮部已經為我們準備好了一個前進觀測所。我們就在那裡見識一下機械化戰爭時代的突破吧!”
……
埃裡希。馮。曼施坦因少將現在是國防軍陸軍第18師的師長,他的師參加了“鐵拳…1935”演習,就守在烏斯馬河東面的防線上。
5月1日清晨,“藍軍”炮擊開始的時候,他剛剛起床,正在自己的指揮所內,端著咖啡杯拿著麵包在吃早餐。
“沒有人呆在陣地上吧?”曼施坦因聽著炮轟的聲音,有些擔心地問。
現在是實彈演習,不是真打。所以在“藍軍”炮擊開始前的一刻鐘,演習指揮部就打來電話通知。接到通知後的“紅軍”就會帶著裝備離開陣地,同時留下“假人”和“假裝備”挨炮炸——這麼做的原因,是為了檢驗45分鐘炮擊到底能摧毀多少佈置在前線陣地上的37毫米反坦克炮。
而37毫米反坦克炮是目前德國步兵手中最有力的反坦克武器。理論上,一個步兵師應該有84門到90門這樣的大炮。但是絕大部分的步兵師連三分之一的數量都沒有。曼施坦因的第18師因為要參加演習,所以臨時加強了一下,反坦克炮才得以滿編。
進行防禦戰的時候,這些反坦克炮中的大部分,都會配屬到團。通常情況下,每個步兵團會得到18門到20門(還有留下一些給偵查兵)37毫米反坦克炮。
而在在烏斯馬湖前線的主陣地上佈置了兩個團,37毫米反坦克炮一共擺了40門——40門反坦克炮守著8公里寬的正面,平均每公里就是5門反坦克炮。如果這5門炮都被摧毀,那麼步兵就只能依靠反坦克槍去抵抗坦克了……
“將軍,人員和裝備都已經全部退出。”身邊立即有參謀回答。“我們可以耐心等待炮擊結束。”
第18師師部裡面沒有人知道炮擊會持續多久,不過所有人都認為炮擊的時間不會太短。因為他們構築的陣地,對於步兵而言是相當堅固的,如果只有數十門大炮參加炮擊,那麼沒有24個小時以上的反覆轟擊,是根本不可能形成足夠大的毀損的。
“耐心?”曼斯坦因搖了搖頭,走到了地圖臺前,“我們的對手可是第一裝甲師和第三摩托化步兵師啊,他們有400輛坦克和自行火炮……”他眯著眼睛。側耳傾聽了一會兒,“至少有80門以上的大炮在轟擊,兩個炮兵團都集中到我們對面了。”
“我們這裡是主攻方向?”一個參謀問,“要不要報告司令部?”
“報告,”曼施坦因頓了下,“同時請求增援!”
“求援?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