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週三,《黃飛鴻之男兒當自強》即將上映。
7月21日,週一,《黃金臺》隨後就來。
雖然當下的國內電影市場,好萊塢大片正是最當紅的時候,而且被引進的這些好萊塢大片們在觀眾們的普遍印象與評價中,是要比國產電影高了不止一檔的——但那只是針對「絕大多數電影」而言!
至少,從去年的情況來看,秦渭在絕大多數觀眾們心目中的地位,是要比其他的國內電影導演們,要明顯高出一大截的。
而隨著《黃飛鴻》、《紅高粱》的一系列成功,以及李謙一直以來在中國娛樂圈相當之獨特的地位與強大的號召力,他跟秦渭基本上是同一待遇的。
所以,李謙vs秦渭,在中國觀眾們的心裡,才是巔峰對決,也才是中國電影的最高水準——哪怕是再牛的好萊塢大片,都沒法跟他們兩個相比。
要知道,這裡畢竟是中國!
很多文化上的、民族心理上的把握,中國籍的大導演的作品,有著外來作品永遠無法領會到的獨特之處,也更符合國人的審美觀念。
具體的市場反應就是,儘管《鐵達尼號》的衝擊,一下子把中國電影票房市場的紀錄生生往上拔高了好大一截,很長一段時間內都讓國內的電影人們望而生畏,但是,《黃飛鴻》和《生死門》卻在一場巔峰對決之後,先後輕鬆地打破了由那部電影保持數年的多個票房紀錄。
當然,《黃飛鴻》和《黃飛鴻之男兒當自強》,是兩碼事。
儘管透過專業的調查資料分析,似乎全國範圍內的觀眾,對於李謙的大作《黃飛鴻》的續集電影相當期待,也都表示會去電影院裡買票支援,但是要知道,《黃飛鴻之男兒當自強》雖然宣傳稱劇本由李謙一手打造,但畢竟,導演換人了。
或許觀眾們買票進場看電影,並不會去關注導演是誰,但內行人都知道,在電影的這一套製作產業鏈之中,尤其是在中國電影圈這個盛行導演核心制的地方,導演對於一部電影的重要性,簡直是無論怎麼誇張都不為過。
比如說,《紅高粱》拿了柏林的大獎,又在國內大爆了票房,你覺得這部電影很牛,什麼鏡頭啦,什麼表演啦,什麼故事深度啊,什麼民族性啦,等等的,反正別管哪方面好像都能吹一波。
但是,如果當初李謙把完整的劇本交給另外一個導演,故事不變,導演變了,一個其他導演拍出來的《紅高粱》,還會那麼好嗎?
所以到了現在,觀眾們對《黃飛鴻》續集的期待很高,電影一上映,肯定會有很多人迫不及待地第一時間就跑去看,但問題是,在這個時期,大家買票,純粹是奔著「黃飛鴻」這三個字去的!
電影好看,口碑一出來,那好,這部電影自然而然就會大賣,但要是電影本身的質量不怎麼樣……即便是在美國的好萊塢,續集砸了口碑,從而導致票房大跳水的例子,也不是一次兩次了。
可問題是,那個會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黃飛鴻之男兒當自強》的電影質量的導演趙河……是誰?
沒幾個人知道。
雖然在電影上映之前就已經開啟的提前期宣傳中,當紅的功夫武打巨星周寶山對導演趙河一再稱讚,不但一再強調當時拍《黃飛鴻》的時候,趙河就已經是李謙的副導演,可以說是全中國對《黃飛鴻》這個系列理解最深、最能把握住李謙的這部電影的精神核心的幾個人之一,甚至還特意強調他作為導演,在拍攝過程中教給自己很多東西,是自己從影以來最佩服的兩位導演之一!
但其實,這話沒什麼說服力——從影以來,他只拍過兩部電影。
鹿靈犀這位近一年來也紅到發紫的美女演員加才女導演,在接受採訪的時候也笑稱,「拍攝期間李謙雖然很忙,但還是經常打